​汤拥华:无名者的壮游——风景批评视角下的班宇《逍遥游》
发布时间:2024.04.15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陶艾兰)4月10日,第2514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汤拥华老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无名者的壮游——风景批评视角下的班宇《逍遥游》”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汤拥华以问题为引,深入浅出地对讲座题目进行了解读。他结合米歇尔·福柯的理论,解读了“无名者”的内涵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同时对“壮游”一词和班宇《逍遥游》一文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汤拥华重点阐释了“风景批评”的含义——谈论风景可谈论性,即风景与意义的离与合。他以生动的语言梳理了《逍遥游》的情节脉络,并从风景批评的视角切入,对小说片段做细致的观照。他指出,诗是口语的缝隙,风景借助古典诗句渗透进生活,展现了无名者跳出生活之外的可能性。


谈及“风景”一词,汤拥华结合柄谷行人的观点,详细论说了“作为概念的山水”与“风景的发现”。他表示,中国自古以来的山水描写并非实际的自然,而是用以表达观念的虚拟化、符号化的山水,而风景则是通过还原或去除其背后某种意义的实际的风景,并强调了风景和远眺的关系。


在理论解读之外,汤拥华又结合小说文本进一步指出,风景本身就包含拟像这一面,一个特定的“我”走向风景名胜或网红打卡地的见证之旅,本身便可以是真实的。他指出,无名者或许不懂何为发现,却懂得错过和遗憾。而对于无名者而言,接受名胜的平庸才有风景的发现,作为素颜的廉价风景正是表现“内面”的方式。


关于小说与风景的关系,汤拥华谈到,小说不是要让风景超越生活,而是将风景与生活缝合起来。他表示,风景让审美超越与功利考量形成一种特别的纽带,即使是无名者也能平等地拥有欣赏风景的片刻。而小说中的无名者不仅在风景中发现自己,也于眼中看到了“外部”的展开。


汤拥华从风景批评的视角对小说中“无名者的壮游”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无名者在一切温情面前后撤,却在一场旅游之后与世界和解,其不再需要古典诗词作为引子,风景不再成为远离人群的方式。在一种兼具烟火气与崇高感的书写中,看与被看、内部与外部融为一体,风景与意义在小说中合二为一,仿佛生活本身。无名者所拥有的片刻感动就像风景一样廉价,却也像风景一样无法穷尽。


本次讲座中,汤拥华从风景批评的视角带领我们探究了青年作家班宇的《逍遥游》,探讨了在生活重压之下无名者欣赏风景的可能性;通过对《逍遥游》一文中风景书写的细察和对风景观念的追问,在特定书写语境的内与外,探究风景与意义的离与合。汤拥华的讲授,让大家对风景批评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