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徐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7.11.29

来源:宣传部 编辑:郭雨辰 浏览次数: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校友徐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涛,1970年8月出生,1988年至1997年,在我校先后就读于自动控制工程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9年徐涛收到母校邀请,决定回国发展。2000年,他回国担任了学校生命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同年,他被学校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至2003年,徐涛还担任我校生命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3年至2006年,徐涛被聘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2007年调离学校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调离学校后,徐涛仍担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承担科研项目,招收研究生。目前,徐涛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与生命科学结下不解缘份


  徐涛在2006年接受《中国青年》杂志记者李纯采访时说:“有人问过我,如何与这奥妙的生命科学结下不解的缘分?时光要倒溯到10多年前。本科期间,我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那时的我,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拿来泡图书馆,阅读方方面面的书籍,不论是数学、物理、生物学,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生物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控制系统,它的结构组成如何?各部分功能怎样?控制规律如何?……这些问题对我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诱惑力。”


  本科4年结束后,徐涛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继续深造选择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他觉得,“自动控制”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已能解决许多实际生产过程的问题。而“生命”世界里千头万绪、异彩纷呈,像一个黑匣子,隐藏着无数奥秘,去破译它,对一个喜欢迎接挑战的少年而言,多么激动人心!硕士生期间,徐涛师从瞿安连教授;博士生期间,师从康华光教授。


师从诺奖得主


  1995年,徐涛受邀到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在导师Erwin Neher教授(199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并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Erwin Neher教授曾评价说:“徐涛在国际性的前沿研究工作中,思路创新,是过去25年中在其实验室工作过的最好的2-3人之一。”


  1999年,经Erwin Neher推荐,徐涛来到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系继续深造,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Bertil Hille教授。


应母校邀请回国效力


  1999年10月11日,正在美国学习的徐涛收到了一封来自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纳贤信。信中写道:“我校的生命学科基础比较好,非常需要你这样的学术带头人。学校一定会创造最好的条件,使你能安心工作……”热情洋溢的邀请,打动了年轻的徐涛。他毅然决定收拾行囊,回祖国效力。在他看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工作者,而飞速发展的祖国也为自己的科研事业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曾任生命学院院长的徐辉碧教授回忆说,徐涛的科研水平毋庸置疑,但是当时学校还是破例邀请了6位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审,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考核。毫无悬念,徐涛用自己科研水平折服了现场专家,获得了他们的一致认可。


  2000年6月,徐涛回国担任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在当时,他是国内招聘的少数几位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过多篇论文后回国的学者之一。2000年至2003年,他还担任学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同年,30岁的徐涛被华中科技大学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迅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细胞膜转运和胞吐的研究基地,其中细胞膜电容检测技术平台、光解钙离子释放技术、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平台等都具有领先水平。徐涛还凝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相继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973”等多项项目。


  2003年,由于突出的科研成就,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物物理学科的发展,徐涛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入选“百人计划”,并兼任该所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4年,34岁的徐涛领衔担任科技部“973”项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总经费达2500万;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徐涛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始终心系学校发展


  在生命学院原党委书记耿建萍眼里,徐涛拥有热爱国家、热爱学校的赤子情怀,也用实际行动回馈着国家和学校。


  “2000年,徐涛回校后建立了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4年的时间里,他忙着寻找课题、引进人才、深入研究,把生物物理学建设成为湖北省重点学科。7年时间,他深耕科研项目,积极拓展研究渠道,与德国马普研究所开展合作,与学院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将生物物理学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耿建萍感慨道:“7年的时间,徐涛将生命学院生物物理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地建设起来,真的很不容易,克服了很多困难,也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啊。”


  与此同时,徐涛凭借自己的学识、见识和胆识所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国内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认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所长饶子和院士就是其中一人。“其实饶院士是在徐涛回国的时候就看中了他,认为他在生物物理科学研究上非常有潜能,当时我们是用‘母校’这个词打动了徐涛,才把他抢回来的。”耿建萍回忆,“2007年,当生物物理学建设成了国家重点学科之时,饶院士再次邀请徐涛去中科院,一来可以为他提供更好地科研平台,二来也是希望他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2004年,徐涛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后,徐辉碧被老校长朱九思批了一顿。“九思同志说,这么好的人才为什么要放走?其实我们也是有考虑的。”徐辉碧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军地位,能为徐涛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其次他对学校是有感情的。“长远来看这事儿对促进徐涛的个人成长,以及生物物理所和学校之间的学术合作、学生培养大有益处。风物长宜放眼量。”


  即使去了中科院,徐涛也一直关心着学校和学院的建设,仍然担任生命学院兼职教授。除了平时和团队密切的邮件沟通、火车飞机的‘两头跑’,在项目争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关键时刻,徐涛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刘剑峰、马聪、田伟、贺晓静、高尚邦等都是在他的帮助下引进的。


  2013年,在徐涛的推动下,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贝时璋菁英班,为优秀本科生提供高校与科研院所优质教育与科研资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生命科学领域领军人物。首届菁英班的18名毕业生中,1人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全额深造奖学金;3人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攻读硕士;13人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华大基因研究院继续深造;1人签约北京多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幸运”背后的付出


  徐涛主要从事糖尿病分子机制和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在囊泡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GLUT4储存囊泡转运及其调控机制、钙释放激活钙离子通道(CRAC)的激活机制和分子构成、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Cell、Cell Metabolism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n、J. Cell Biology、PNA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众人眼中,徐涛无疑是幸运的。然而,这份幸运的背后却凝聚着他长年累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管在求学阶段,还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工作,徐涛几乎是利用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忘我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他的时间表上,已经没有了节假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十余年如一日。他就是凭着这种执着的刻苦钻研精神,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出的科研成果。


  1995年,当徐涛在德国马普研究所的时候,导师Erwin Neher对他说:“我的业余爱好就是科研,所以,即使加班也不觉得累。”


  2005年,Erwin Neher访问了徐涛的实验室。当他看到徐涛每天的日程安排后,跟他开玩笑说:“看来,我们有共同的业余爱好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科学是徐涛毕生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他犹如一只凌空高飞的雄鹰,怀着对科学不懈的追求,艰苦奋斗,勇于献身,在中国科研事业向前的滚滚洪流中,默默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