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在华中大”的品牌更响亮,连日来,不少师生积极建言献策,提供“良方”。
樊孝述(教学督导团理科组组长、数学学院教授):应该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去研究、讨论、执行如何让“学在华中大”的品牌更响亮。例如,老师上课的讲义应该少而精,推动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多地主动学习。我主张“讲一练二考三”,即:老师上课讲得少而精,提纲挈领;留给学生课后练习的内容多一些、主动一些,也能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便利条件;考试不应该划重点,学生要得高分就应该学得全面而扎实。
殷正坤(教学督导团成员、哲学系教授):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学在华中大”这种优良传统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比如现在的开学季,我们在新生教育周开展宣传,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宣传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奠定“学在华中大”的基础,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传承“学在华中大”的优良传统。然后,学校要切实发掘我们教学质量督导团和教学质量管理处的作用,加强督导们对课堂的教学的监督。其次,坚持“学生评教”,同时优化对在“学生评教”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对有问题的教师及时反馈。最后,给予我们的海归年轻教师们尝试国外教学模式的空间,学校要敢于给予年轻教师们探索新的高校教学模式的试点,对于成功的试点要大胆推广。
卢金活(教学督导团医科组组长,基础医学院教授):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不单纯以科研成果去考核。要保存和发扬“学在华中大”的良好传统,就要重视教学,保证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为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
鲁友明(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现在的医学教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一个知识更新的时期。近十年来整个生命医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第一,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医师科学家”,即一名不仅仅能够治疗疾病同时也具有研究和探索精神的医生,一个好医生也应当是一位好的科学家。第二、激发学生对先进医学发展方向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未来发展。目前正逐步开展全科医疗,这是一系列新的设备需求和技术革新,学生需要接触到现代生命医学科学的知识,从而应用到今后的社会实践中。
卢兴(材料学院教授):研究生专业课这块,我们鼓励并奖励教师多开课,这样可以形成竞争。一旦某一门课程选课的学生少于10个就会被取消。引入淘汰制,可以促使教师们“上让学生满意的课”。同时,也建议接受学生淘汰制。比如哈佛大学,可能会有20%的人拿不到学位,那些人并非不优秀而是可能不够努力或是选择的发展方向不合适自己。学的时候要有压力,也要有动力。不进则退,残酷的淘汰制会使人保持压力,继而产生动力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而那些选错方向的人,能适时转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淘汰不是放弃,而是换一种方式进步。
张祥林(材料学院教授):第一,执行一门课程是一个工程,工程就要设计,要有很多环节的配合,讲授只是其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觉得良好的课程学习状态应该是:上课大多数学生在抬头听讲,下课在看书,事后在实践,还要来展示;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评价并记录总分。第二,如何引导和强制学生实践,也是很重要的。限于学生们大学前的实践机会几乎缺失,我们理应比国外更加重视提供机会。建议应当每个暑假都制定1至2个月的实践机会;建议实行辅导员来源的二元化(有经验的业界人士和校内毕业生);建议建立常态化的校友返校交流制。只有真实了解社会与世界,才能尽早科学规划未来。
项林川(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看起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只要多下功夫,一样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授课要多放兴奋点来吸引学生,比如演示实验等。不管怎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是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让他们感兴趣,那就是好的方法。同时,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行因材施教。比如教文科生学物理,就不能像给理工科学生上课那样,教学重点要落在科普性上,别让他们去推导艰深的公式,重点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现象的解读,考试也得围绕这些。
樊葳葳(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学在华中大”这个概念在很多华中大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应该指的是一种良好的学风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现在校园里和校园周边各种商圈林立,对于学生的诱惑很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面对现在多元的社会,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建议教师应该重视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这样整体的学风才会更好。
冯光(能源学院教授):“学在华中大”不仅是学生要好好学,教师更要好好教。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学校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有激情,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好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能给学生展示多少东西,更在于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要有底线,在达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讲些新东西、举些新例子,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因材施教,把课讲活,而不是把过多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消化;要互动,做学问要既学又问,现在的学生少了提问的意识,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疑问、困难。
蒋潘婷(光电信息学院学生):学习氛围很重要,建议多增加一些不同年级学生相互沟通的机会。“学在华中大”是一种思想的传承 ,新生看到学长学姐们勤上自习,努力学习,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等他们成为学长学姐的时候,又会去影响之后的新生。
杨朝(光电信息学院学生):应该把本科生教育置于一定的高度,加大本科生教育的力度,充分让学生监督和评价,我觉得在考试方面也要做一定的改革,不要总是一成不变。另外,有些课程设置要科学,比较难的课可以多安排一些学时,而有些不需要的课可以精简。
注:我们欢迎师生就此话题继续建言献策,投稿邮箱:xbbjb@mail.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