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及一等奖项目总数24项,全省第一!我校在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
发布时间:2023.03.16

来源:本科生院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莹)近日,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名单公布。华中科技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44项成果奖,创历史新高。其中特等奖8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6项,一等奖及以上获奖项目数位列全省第一。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名单如下。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次

1

多学科交叉协同,培养生命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125”模式构建与实践

余龙江、卢群伟、付春华、鲁明波、占艺、刘亚丰、栗茂腾、杨英

特等奖

2

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丁汉、邵新宇、王书亭、尹周平、周华民、樊自田、吴波、李昕、何岭松、李文龙、李新宇、张俐

特等奖

3

融通教学-科研-思政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陈刚、姚洪、方庆艳、成晓北、孙伟、张燕平、王晓墨、杨军

特等奖

4

明德铸魂、精课强基、实践赋能,创建面向新工科的电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文劲宇、李红斌、韩小涛、张蓉、杨勇、尹仕、贺恒鑫、杨凯

特等奖

5

聚焦计算机系统创新能力的“一基两翼全链”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冯丹、李瑞轩、吴涛、李国徽、施展、李剑军

特等奖

6

面向数字建造的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丁烈云、高飞、孙峻、周诚、苗雨、骆汉宾、龙晓鸿、钟波涛

特等奖

7

临床能力导向的智慧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胡豫、张进祥、郭涛、亓来华、李悔、王蕾、叶哲伟、杨闻、龚洁、赵茵

特等奖

8

以培养临床能力和创新潜质为核心、医教研三融合的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孝平、马丁、周琦、岳静、王海灏、陈亮、陈刚、万宝俊、朱明欣、高庆蕾

特等奖

9

“三维融合、三新同创”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斌、柴振华、李红、吴洁、王湘君、黄永忠、徐浩渊、李楚进

一等奖

10

志趣驱动、科创引领:化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朱锦涛、龚跃法、王宏、吴疆鄂、解孝林、廖永贵、廖荣臻、邬勇奇、张连斌

一等奖

11

“校-院-企协同”机械工程研究生“六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许剑锋、高亮、史铁林、何岭松、张芬、赵欢、崔炳凤、张建国

一等奖

12

求索二十载,科教深度融合,构建“四位一体”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周华民、廖敦明、樊自田、李德群、黄云辉、李毅、蒋文海、翟天佑、张云、单斌

一等奖

13

以未来力学家和研究型工程师为导向的力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李振环、王元勋、杨新华、王琳、黄敏生、杨汉文、魏俊红、刘军华、陈传尧、严有为

一等奖

14

价值引领、能力驱动的集成电路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邹雪城、杨晓非、雷鑑铭、唐江、李玲、江建军、姜胜林、缪向水、邹志革、姜波

一等奖

15

创新“三位一体”研究生育人模式,培养光学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

唐明、张新亮、李玲、张虎、孙琪真、邓磊、董建绩、张南洋生、邢志坤

一等奖

16

“双育统一、铸魂强能”的自动化专业栋梁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周纯杰、何顶新、樊慧津、周凯波、谢勇、张征、曾志刚、张耀

一等奖

17

以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程文青、李震彪、白翔、张林、刘威、曾喻江、邓天平、许炜

一等奖

18

构建“133”协同育人体系,培养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工程创新型环境人才

杨家宽、张延荣、任拥政、刘利剑、侯慧杰、朱娜、王琳玲、龚建宇

一等奖

19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昆、张明新、李华君、唐海江、陈薇、郭小平、刘洁、徐明华、王创业

一等奖

20

理工科大学公共管理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许晓东、张毅、樊博、汤志伟、谭术魁、陈鹤、韩广华、秦川申、王君泽

一等奖

21

强基固本,交叉融通,培养创新型医学拔尖人才探索与实践

王芳、陈建国、秦选斌、刘文琪、孙军、晏汉姣、郑芳、史岸冰、田波、齐海波

一等奖

22

分段融合,科教协同,公共卫生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

刘烈刚、姚平、冯霞、魏晟、宋然然、刘莉、张均岳

一等奖

23

“药学科学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张勇慧、朱虎成、向明、厉岩、项光亚、周正航、黄锐、吴曈勃

一等奖

24

“体系融通、平台集聚、团队协同”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黄刚、李红斌、王书亭、杨晓非、刘燕、成晓北、文芳、庞秀梅、何顶新、钟国辉

一等奖

25

新时代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姚洪、罗小兵、张立麒、王英双、刘洋、李智、易辉、胡松

二等奖

26

思政铸魂、三强赋能、模式协同:IT生态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秦磊华、谭志虎、吴涛、胡迪青、石柯、邵志远、谢美意、胡燏翀

二等奖

27

产教融合、知行融通:城乡规划专业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黄亚平、耿虹、钱思、任绍斌、彭翀、王智勇、陈锦富、何依、郭亮

二等奖

28

科学精神与哲学素养相融合的一流哲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

董尚文、欧阳康、徐敏、杨海斌、廖晓炜、闻骏、邓晓芒、叶金州

二等奖

29

新时代经济学专业“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欧阳红兵、江洪洋、张建华、宋德勇、钱雪松、姚遂、左月华、彭鹤翔、陈斌、代昀昊

二等奖

30

以科学为纲,与创新同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史岸冰、陈娟、曹轩、刘琳、冯作化、于洪军、王玉刚、季维克、林珑

二等奖

31

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陈相松、吕京涛、张凯、罗俊、陆培祥、周泽兵、王兵、项林川

二等奖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兴海强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天匀、李维嘉、解德、朱翔、向先波、吴金波、袁华、谢宇翔

二等奖

33

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

沈刚、万琳、石桂玲、徐进、武剑洁、吕泽华、苏曙光、黄浩

二等奖

34

“分级通关式”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凯、邹德清、王美珍、刘铭、肖凌、崔永泉、付才、韩兰胜

二等奖

35

数智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三全育人、科商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千帆、方凌云、马辉民、赵玲、赵学锋、秦虎

二等奖

36

强化课程思政,凝练学科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陶娟、黄长征、相文佩、朱锦涛、杨柳、朱里、杨井、董励耘

二等奖

37

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王军明、廖家智、万宝俊、周琦、郭威、卞毅、熊鹏、岳静、王海灏、陈瑜

二等奖

38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信息化生态研究与实践

于俊清、王士贤、陈小丽、吴驰、李战春、柳斌、徐章、郑競力

二等奖

39

水利水电工程优化调度卓越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周建中、冯仲恺、黎育红、莫莉、覃晖、张勇传

三等奖

40

建筑学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使命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谭刚毅、刘晖、王振、姜梅、冷先平、沈伊瓦、彭雷、汪原、陈宏、李晓峰

三等奖

41

基于分类分层模式下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孙竞波、蒋玉梅、栾丽霞、尹继红、井玲、万来红、李萍、杭锟

三等奖

42

医学生临床核心能力阶梯递进式多学科联合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祝伟、卞毅、谭飞、万宝俊、肖毅、岳静、王进、钟强

三等奖

43

深耕20载-护理专业人文关怀教学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义兰、毛靖、许娟、何娇、张可可、、胡德英、耿力、官春燕、王双

三等奖

44

“法医学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融合培养卓越法医人才

周亦武、刘良、易少华、刘茜、刘子龙、任亮、黄垂秀、孙瑶

三等奖


开展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华中科技大学以教学成果培育和成果奖申报为契机,凝练办学思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与经验交流,在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交出圆满答卷。


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打造“学在华中大”“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三张名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秉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分类施策,探索形成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据悉,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代表着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水平。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共表彰600项,其中特等奖48项,一等奖152项,二等奖200项,三等奖200项。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