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全国两会议国是
发布时间:2024.03.04

来源:新闻中心、各媒体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综合讯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京召开。我校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民盟湖北省委会副主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冯丹(女),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名誉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汪道文;我校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民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市委会主委、同济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舒晓刚,民建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会副主委、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等7位代表委员赴京参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现将代表委员的观点整理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


加快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根基


尤政表示,从人口红利走向卓越工程师红利,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进一步完善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尤政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营造崇尚卓越工程师文化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卓越工程师职业身份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赋予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环节创新人才更高的社会地位。


二是加强政策指导,为产教融合提供支持保障。要探索形成从企业需求、行业痛点出发,高校全过程参与的产教融合模式;发挥高校育人优势,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真成果,培育卓越人才;通过技改补贴、税费奖励(抵税或免税)等方式,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升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实现人才、创新技术的带土移植。


三是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工程师技术中心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尽快建立我国的工程师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卓越工程师和国际工程师认证体系的接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


依托未来产业科技园 以“四链”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解决科研供需对位、探索更高效科研成果转化的全新载体。围绕为更好发挥平台功能、释放校企联合创新的动能活力,尤政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用为导向”,在研发投入渠道和评价机制上,为科研成果涌现和转化护航。释放创新活力,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需要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让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出题人”“阅卷人”作用,以研发投入为“指挥棒”,引导高校主动打破信息差,让应用研究成果适应产业需求,赋能壮大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校自身也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中,壮大学科发展,形成产学研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是畅通渠道,为领军企业参与并发挥作用提供便利。实现产业整体跃升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领军企业的牵引。其中,国资央企肩负着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任务,需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重点领域研发投入,提高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无论是在功能实现,还是关注的重点产业领域方面,都与未来科技产业园高度一致。因此,加强领军企业与高校等创新环节的互动,并形成创新联合体,有助于更高效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以应用为牵引,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引擎。


三是金融支持,建立基础研究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政府引导和金融服务为抓手,建立健全科研成果作价入股等配套机制,精准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产业创新链的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给予股权融资支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供需精准对接,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科技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湖北省委会副主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冯丹:


让数据存储更安全更高效


从2023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在当前大模型火热的趋势下,为了人工智能产业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制度标准入手,配合对数据归档及灾备生态与技术这两块薄弱环节的引导,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数据价值。冯丹建议,在政策引导方面,建立国家层面的全局数据存储管理标准,进一步加强和细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和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提高数据安全存储的技术要求;在产业生态方面,加强数据保护产业中各灾备厂商之间的合作,促进跨专业、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从而有效培育产学研合作的开放生态,壮大灾备产业能力;在技术方面,则要扩展灾备技术的新架构,孵化未来先进数据灾备技术创新,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


(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水平人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我们以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念培养的博士和硕士,非常受IT企业欢迎。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做创新性研究,走在技术最前沿。另一方面,我们和多家IT头部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鼓励学生直面企业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通过攻克企业需求的核心关键技术,锻炼了实践创新能力。这样科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的学生既能够走在技术前沿,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中国妇女报等媒体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


整合资源协同创新


马新强建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协同是催化剂,产业链、供应链各主体取长补短、各展所长,必然能催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龙头企业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前瞻系统部署,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创新资源跨行业、跨区域整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协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经济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


锻造高素质的国有科技企业家队伍


马新强建议,建议国资委联合科技部、工信部推出“国有企业高管中青班”,着力培养有前瞻性视野,懂经营、懂技术的中青年企业家,驱动他们在年富力强时发挥最大作用;建立企业经营者尽职免责清单,宽容投资、创新中已尽勤勉义务而带来的失败;建立央企、地方国企高级管理人员挂职、流动机制,多方面历练,促进全面成长。


(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名誉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汪道文:


将心血管疾病预防纳入基层考核


汪道文建议,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团队和广大居民共同努力。我们应以法律和政策作为主要治理工具,深入做好心血管疾病诊治健康标准化工作,将绩效评价纳入政府基层组织行政管理考核中,从而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真正实现全民健康。


加强普及教育 组织专项攻关


要切实降低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需要动员政府、社会广大民众力量,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汪道文建议: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暴发性心肌炎的普及和教育,从源头减少发病,一旦发现,一定及时就医——“早识别、早诊断、早预判和早救治”。二是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建立暴发性心肌炎的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成立诊断和治疗培训中心,以及诊断和治疗质控中心。三是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机构,定期对其诊疗、评估,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四是加大暴发性心肌炎基础和临床研究投入,组织大科学团队针对发病机制、诊疗方案、药物开发进行专项攻关。


(中国科学报等媒体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


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壮大、未来产业的培育,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具备独特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展现高校担当、贡献科技力量。


(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市委会主委,同济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舒晓刚:


多举措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合成生物制造成为各方竞相抢占的科技高地。建议组建高端智库,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作用,同时加强生物制造相关的生物安全和伦理风险研究评估,强化科学监管,加快制订相关行业标准,在保障人类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


下好长江经济带金融市场“一盘棋”


该提案聚焦长江经济带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武汉身处内地,金融市场和沿海地区相比并不占优势,目前由于政策协同性不高,沿海发达的金融市场难以辐射到内地,要使内地和沿海或者以长江为轴线的经济带上的金融机构形成一盘棋,使金融市场活跃起来。韩民春建议,完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增加经济区域协调的效率考核,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合作。围绕长江经济带形成区域资本合作计划或金融合作产品,通过建立跨区域的、统一的、有效的多元协调机制,促进资本流通。通过促进信贷市场竞争,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


(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


统筹生育支持政策 提升政策实施效果


全面梳理涉及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化或终止不适宜的政策法规;统筹人口增长与流动的相关政策;打造支持生育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使鼓励生育的各项政策能发挥集成效应;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家庭观和生育观。


(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