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教育部网站推介我校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工作典型做法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国内合作办公室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4月10日,教育部乡村振兴专题网站以《华中科技大学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实践育人的“四梁八柱”》为题,报道了我校在乡村教育帮扶方面的务实举措。我校致力于实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让定点帮扶成为立德树人大课堂”的目标,通过搭建多元化实践育人载体、开发富有针对性的实践育人课程、组建专业化的实践育人队伍以及树立明确的实践育人导向,构建了实践育人四梁八柱,有效促进帮扶工作和育人工作互为支撑、融合发展。



报道原文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实践育人的“四梁八柱”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高校师生参与乡村振兴,既能为帮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华中科技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围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让定点帮扶成为立德树人大课堂”的目标,通过搭载体、建课程、组队伍、树导向,构建实践育人四梁八柱,帮扶工作和育人工作互为支撑、融合发展。


以校内助农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为支柱,构建实践育人载体之梁。把党支部变成指挥部,由帮扶临翔的师生组成华翔党支部,在一线统筹在临实践基地建设,保障援临师生团队进驻,协调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把助农站变成育人区,“学校+乡村+企业”三方共建校内“能咖空间”助农平台,打造集助农销售、帮扶展示、地区推介、国情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教育示范基地;把帮扶地变成培养点,依托临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学校科发院、研究院、附属医院等单位,在临翔打造含有6种类型的实践基地群,既服务帮扶工作,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师生的实践需求。


以校内思政课程和校外认知课程为支柱,构建实践育人课程之梁。把帮扶策写进教案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等思政课程,并在“品牌传播”“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中融入帮扶专题;把大课堂搬到村野里,为援临的师生团队上三门大课,分别是驻村干部讲帮扶、多元调研下基层、劳动基地做农耕。


以老中青组圈子和大中小结对子为支柱,构建实践育人队伍之梁。老中青组团、长短期结合,组建包含银龄教师、专家教授、挂职干部、支教团、科研博士团等多达40人的帮扶朋友圈,帮扶人员至少驻点一年;大中小结对,华科附小、蚂蚁堆完小12个班级手拉手结对,华科大48个党团支部746名学子与临翔区中小学一对一书信交流,例如,组织“大山里的小画家”到华科办画展做义卖,募集帮扶资金。


以写好两篇文章和扎根乡村基层为支柱,构建实践育人导向之梁。写好文章长才干,学校师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既写好学术文章也写好帮扶文章,促进育人成果“既到乡村去、也回学校来”。近年来发表论文23篇,产出学位论文5篇,9项调研报告获各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扎根基层作贡献,每年近300名师生赴地方开展帮扶,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交流会及成果展,撰写乡村振兴国情观察报告,激励学生投身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