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研讨会 · 大家谈】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严有为:浅谈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办公室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浅谈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 严有为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关键“结合点”,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双一流”大学不仅体现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其内核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强势的工科、优势的医科、崛起的理科、特色的文科”,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学在华科大”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的美誉。正因如此,我校应该站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高度考量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国之栋梁,应该在“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上有所作为,应该成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基地。


二、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质


作为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素养:


1、坚实的知识基础。基础知识是决定人才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但凡名家大师,均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基本原理,都能了然于胸,信手拈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扎实的知识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向“卓越”的基础。


2、宽广的学术视野。学术视野是决定人才“格局”的核心要素。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既要站在学术前沿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核心技术,也要具备跨学科的宽广知识和综合素养。学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


3、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成就人才“拔尖”的驱动力。这就要求一流大学的学习模式不是单纯的基本知识传授,而应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学生追逐学问的好奇心和追寻问题的冲动,让学生在对学术的不断追寻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养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人才的“精神”核心。一流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四为”方针,引导学生认知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人才的成长除了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之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熏陶和培养,特别是对正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的大学生而言,大学的教育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概括而言,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育人理念。育人理念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导航灯”。国外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共同特点就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突出激励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广博与人格完整的统一。比如,剑桥大学强调“促进学生在学术成绩、品格、爱好、专长和思维能力上的发展,希望全面了解学生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哈佛大学强调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广泛同情心和判断能力的人”。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理念应该是多维度的,既有知识的维度,也有能力的维度,更有价值的维度。因此,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学生追求真理和追求人格卓越的统一,教育引导学生具备严谨的学术精神、前沿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家国情怀。一流大学尤其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吸取智慧,让学生聆听思想的声音、守望学术的麦田。


2、教学体系。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理念、助力学生成才的“航行图”。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大量杰出人才,与其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紧密相关,尤其重视:(1)尊重学生志趣的专业设置;(2)跨学科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3)弹性化的教学组织管理等。这就要求一流大学要遵循“塑造思想、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规律,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构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全景式教学体系”。


3、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践行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的“操纵舵”。要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式教学、以知行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的训练式教学、以研讨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和以案例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形成“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改变传统教学组织中“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惯性方式,通过小班化、探究式、互动型、协同化等教学模式的创新,释放学生创新能量,挖掘学生学术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活力。


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压舱石”。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激励约束效果的重要手段。国外一流大学普遍通过多渠道的评价主体、多方面的评价内容与多种评价方式对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已形成了一些具有世界共识的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中国的一流大学要主动融入国际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国际化评估—国家评估—学校评估相结合的全面质量评估、认证体系。同时,要构建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激励机制,摒弃高校质量评价重科学研究成果产出、轻人才培养质量的弊端,构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育激励政策,在师资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等制度激励政策中,加大有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权重,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和成长的制度环境。


四、对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我校秉承“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育人目标,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例如,在全国高校率先举起“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旗、创建了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的启明学院、开设了学科大类课程和通识教育公开课程、建设了智慧教室并倡导PBL教学模式、建立了特优生制度并实施“三早”(早进科研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早接触科研课题)计划、设置了各类实验班并探索3+1+X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等等。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我校培养了“微信之父”张小龙、华为轮值总裁郭平、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风投教父”汪潮涌等引领时代风潮的行业精英,从而使我校被誉为中国创业圈的“黄埔军校”。近年来,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新尖人才,国家先后布局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以及未来科技园建设试点四大项目,我校是全国唯一四项全部入选落地的高校,并致力于培养驱动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变革的人才,打造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为进一步健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如下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1.建议构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成立“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协调全校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二是由本科生院组织成立“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咨询、指导、评价作用。统筹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包括合理设计实验班的类型与招生规模,明确各类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各类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和系列管理制度,定期跟踪评估各实验班的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出指导性建议等。


三是由学工处组织成立“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政工作委员会”,统筹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养提升工作。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各类实验班为对象,打造有特色的第二课堂,制定素质拓展计划,贯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立大志、担大任,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文化艺术品位、身心健康品质,瞄准“治国栋梁、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强军之将”的目标,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成立“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挂靠启明学院。明确职能职责,做实做细全校实验班的管理协调工作,形成招生-选拔-培养-管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2.建议构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保障体系


一是制订教师潜心投入人才培养的激励办法。在教师编制、教师工作量计算、薪酬分配等方面,对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给予政策保障,推进制度创新,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拔尖人才培养。


二是制订科学选才鉴才及学生“追求卓越”的奖励办法。科学制订选才与鉴才相结合的办法,真正发现和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优秀学生;构建实验班学生成长跟踪、综合考核评价及动态进出机制,实现科学分流;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办法,激励优秀的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阶段学习,改变实验班学生“躺平”现象,增强优秀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3.建议构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保障体系


一是设立学生拔尖创新研究基金。在对各类实验班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的基础上,面向全校拔尖学生,设立拔尖创新研究基金,鼓励学生组队申请,大胆探索学术前沿,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培育敢闯会创、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二是组建本硕博指导教师团队。构建拔尖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及配套支持措施,在全校优选责任心强、学术造诣深的教师,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师库,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科研方向、自主选择导师的空间,并给进入导师库的教师提供研究生指标的支持,真正实现对学生本硕博贯通培养。


三是建立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在学校筹建的基础实验大楼中,设计谋划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并结合学校各级科研平台,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各级实验室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4.建议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院(系)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为推动院(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持续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由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启明学院)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院系实验班的建设状况、拔尖人才培养效果、经费使用效益等进行评估,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实验班“关停并转、迭代升级”的机制,切实保障并提高实验班的建设成效和拔尖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