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党委书记张广军:我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华科大的“必答题”,更是“抢答题”。华中科技大学将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心怀“国之大者”,深刻回答好“建设科技强国、华科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勇担重任,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尤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我们欣喜地看到两个最高奖均来自高校。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高校是基础性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量。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不断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主动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以培养祖国需要的科学家为己任,做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进一步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一方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由探索,推进培育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持续的科技创新供给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能源学院徐明厚教授: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人才成长和人才发展方面的论述,一方面让我感受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切身感受到国家对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关心。作为煤燃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始终谨记自己肩上实现国家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重任,围绕改善大气环境、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未来将在煤炭低碳利用领域的污染物治理方面,继续发挥专长,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机械学院尹周平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发出号召,我们要在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我们这代人重任在肩,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把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制定了明确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催人奋进;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材料学院周华民教授:新征程上,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不遗余力发挥材料学科工科之基石、理科之纽带的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全体师生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挺膺担当。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电气学院文劲宇教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牢记嘱托,更加坚定地在科研道路上深耕细作,力争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同时,讲话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论述,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家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对科研人员的深切关怀。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冯丹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由探索,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团队管理人员,我将带领团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继续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一体推进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推进国产存储技术实现产业化和国产存储产业跨越式发展,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莉莉教授:我们团队聚焦骨性错颌畸形防治这一世界性口腔难题,历经17年攻关,创立畸形早期精准预防新策略、创新正畸加速新技术、创建健康轻力矫治新体系,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屡屡登上国际舞台,向世界交出“塑造美丽笑容”的中国答卷。如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一份子,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团队将一起全力攻克更多口腔医学难题,突破“卡脖子”技术,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人民医疗卫生需求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项目完成人、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能源学院党委书记姚洪教授:通过大会现场聆听总书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下一步我们团队要在低碳燃煤及污染物控制方面进一步聚焦,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提高煤炭低碳清洁利用,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作为燃煤污染物控制领域的研究者和国家级战略科研平台的负责人,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项目完成人、机械学院黄永安教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春天到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科研人员必须在原创理论、底层技术,科技创新根基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我国战略领域和产业制造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可控。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项目完成人、机械学院陈建魁研究员:我深切体会到高技术领域已经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将会引发链式变革,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格局。作为相关科研技术人员,我们责任重大,要立下远大目标,要以技术引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第一临床学院院长(兼)、“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胡豫教授: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既要能眺望远方又要能立足当下。所谓眺望远方,指的是要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站位和格局,有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重任的魄力和担当。所谓立足当下,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教学医院,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济医学院副院长、药学院院长张勇慧教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为我们做好学院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药学院工作实际,有三点体会。一是药学院的方向,研究创新药。二是药学人的方向,培育药学科学家。三是药学生的方向,培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我国创新药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勇前进。
电气学院先进电工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主任蒋凯教授:长期以来,中心研究团队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持续攻关,还需要再接再厉,不断研发电能存储与变换的关键材料,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核心技术,抢占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荆楚好老师”、生命学院栗茂腾教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政因素,并有效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具有深厚的爱国精神、国际竞争力强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建规学院党委副书记何立群: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更加明确了在学生思想引领上,要注重深入贯彻“新工科”要求,强化学生爱国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讲好校史、校友、教师故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年大学生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鹏: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领会党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船海学院本科生岳治成: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运用科技创新为我国打造深蓝力量,是每一个船海学子的使命与担当。聚焦到个人专业领域上,应努力提升个人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做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挑战者,直面专业前沿领域难题,攻坚克难,依托学校平台优势,不断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章和毅:结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当下,我深切感受到华科大这片沃土上之所以青年科技人才力量始终蓬勃兴旺不仅仅在于扎实的学术训练、团结的科创氛围,归根结底在于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之源。正如校训中把“明德”摆在首位一样,只有充分把国家和人民最迫切的时代需求摆在首位,才能源源不断激荡创新热情、勇攀科技高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我们致力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努力倾听回应青年人才在科研中遇到的体制机制性难题,以学术性视角为打破堵点提供可能方案。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峰华:作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党员,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四个面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未来我将同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博士生党支部各位党员共同砥砺奋进,发挥数字建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青年党员突击队作用。瞄准工程软件、地外建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将创新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写好“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与“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两篇论文,为持续推动我国迈向智能建造强国贡献当代青年党员力量。
(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科发院,教师工作部,统战部,学工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