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勇传院士:愿做一滴水,无声地润泽土地
发布时间:2024.07.26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7月26日,2024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洪山礼堂举办。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9项(人)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我校张勇传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张勇传,1935年3月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能源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水电站水库调度》等著作1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他将水库运行基础理论与优化理论、系统工程等进行综合交叉研究和应用,为现代水库运行理论的创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并率先提出凸动态规划、数字流域、三维水网等崭新概念,被称为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



“按我们老家的风俗,我今年就是九十喽!”面前的张勇传院士呵呵一笑,一头银发在阳光下闪着光芒。这位从小河边走出的水电能源专家,一辈子与水结缘,浓重的乡音不改,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洪水改变他的一生


张勇传出生在河南南阳白河边的一个小村庄。白河曾被称为白水,李白那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在河边树上玩耍,河中游泳,是他年幼时最快乐的时光,仰泳时躺平身子,随着波浪漂动,望向天空,最喜爱的诗句便会涌上心头。家在水边,就读的南阳中学也在水边。


在少水的北方,张勇传却经历了一次洪水。那是1953年高考前。当时的南阳考生本应在河南许昌考试。不料连降暴雨,白河水突然猛涨,洪水淹没了通向考场的路。父亲赶紧筹钱雇了一条小船,改去邻近的湖北省襄阳市赶考。“第一次一个人离家,路上刮着风下着雨,浪比人高,我心中害怕极了。”在小船上颠簸了一天一夜,张勇传终于在开考前一天到达襄阳,但也感冒发烧,昏昏沉沉考完,感觉“没有考好”。



幸运的是,放榜时,他在报纸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华中工学院动力类”录取了。那时候,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新生的高校。张勇传原本喜欢理科,尤其是数学方面表现突出,但当时国家急需工科建设人才,他安下心来,转念投入到水电能源的学习研究中。


张勇传经历的第二次洪水是在武汉。那是1954年,他从华中工学院桂林校区到了武汉,长江突发特大洪水,全校的师生们也积极参加抗洪抢险,他们没日没夜的挖土、挑土,现场还有学校专家研究如何精准找到管涌口。


两次洪水,让张勇传对水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水是平静的,亦是多变的,它的能量可以大得让人惧怕,一定要运用好科学技术,将水害变为水利。


从此,他倾注毕生精力与水为伍。


攻下水库调度难题全国推广


做学问要善于提问,在破解疑问的过程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从中学起,张勇传就从南阳名人张衡、张仲景、诸葛亮的成长故事中,慢慢养成了“问学”的习惯。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学校,以“问学”精神钻研水利。



那时候,国内许多水电站靠天吃饭,有水就发电,水多了就放掉,水少了就限制用电。如何找到科学的调度方法,充分利用水能,张勇传持续调研,于196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水电站水库调度》,这也是我国水库调度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当时他年仅28岁。


1979年,位于湖南资水中游安化县境内的柘溪水电站找到华中工学院,请求解决水电调度问题。柘溪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1962年开始发电,但十多年里,一直基本“靠天吃饭”。张勇传接到任务后赶往湖南,立即开展工作。


“理论要在实践中应用。”他回忆,当时全国的计算机都很少,湖南方面提供了一台使用穿孔带的121计算机,机体很大,占了整整一个大房间,计算速度却很慢,他和同事们不分昼夜,睡在机房里,一遍遍计算,没想到算出来的结果却不对。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他甚至有些灰心了,但心中有个念头:方向应该是对的。就这样,复盘、重算、再复盘,经过两个多月,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让柘溪在一年之内多发电1.3亿度,柘溪水电站也成为我国第一个成功实现优化调度的大中型电站。


这次成功,让全国多个省份的水电站闻讯而来,水电部将张勇传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34座大中型水电站推广应用。基于大量第一手资料,张勇传对优化调度理论进行总结,提出并证明了水库优化调度的三个定理,编制出了我国第一个水库优化调度程序,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经济效益和可靠性的统一。


1985年,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张勇传团队“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应用与推广”成果获一等奖。这也是湖北省首批、华中工学院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张勇传将科研项目的经费和奖金拿出来,在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经济运行计算机控制实验中心。


而今,团队还在深耕数字流域的模型与预报等研究。每天早上8点半,这位院士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讨论事项,予以指导。


今年3月27日,他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水利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我现在年纪大了,所做的有限,最希望后辈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为国家做贡献。”


这位严谨的科学家有着浪漫的人文情怀,出口成章,写过诗集。“问水源头知水性,多彩多形缘道生。”他说:“此生既结缘于水,就甘做其中一滴。无声地润泽土地,望其能滋养桃李。”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