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华中科技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全校师生满怀热情,回顾六年来砥砺奋进的基建成就,展望更加辉煌的未来蓝图。基建与规划处作为学校基础设施发展的中坚力量,围绕教学科研设施提升、服务民生建设、校园环境美化等核心任务,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璀璨篇章。
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同教育大厦的基石,决定着一所高校发展的高度与广度。完善的教学与科研设施不仅是“双一流”建设的硬件支撑,更是吸引优秀人才、促进学术发展的关键条件。每一座建筑背后,是校园品质的提升,是学科布局的优化,是师生对优质环境的殷切期盼。正如树木需要深厚的土壤,学术也需要坚实的物理空间做根基。基建工作不仅为师生创造了更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更以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标准推动学校走向更加广阔的学术舞台。
六年来,基建与规划处圆满完成了14个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续建项目1个(计算机大楼项目),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另有7个新项目蓄势待发,总建筑面积约34.6万平方米。同时,成功实施湖溪河综合治理、梧桐语问学中心、师生服务中心等200余个修缮项目,为校园环境优化、打造美丽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落地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基建与规划处以精准的布局和高效的执行力,织就了一幅教学科研设施建设的宏伟图景。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这些建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奋斗与智慧,它们不仅塑造了校园的物理空间,更彰显了学校对卓越教育和科研成果的不懈追求。
电气大楼巍然耸立,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清洁能源学科大楼落成,标志着我校在绿色科技研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转化医学研究院大楼的崛起,加速了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极大提升了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的落成,为我国在精密测量和基础物理学研究方面开辟了新天地,彰显了学校在科研前沿探索中的引领地位。
这些现代化建筑群的崛起,不仅缓解了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空间限制,更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师生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教学和研究环境。
电气大楼
清洁能源学科大楼
转化医学研究院大楼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大楼
国际医学中心建成的医学成像与健康大数据研究大楼、医学质子加速器研究与应用大楼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大楼,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亿元人民币。这些建筑的崛起,不仅为医学影像技术革新、精准肿瘤治疗、生物医学工程探索提供了强大支撑,更极大提升了学校相关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促进了理工医科的深度交叉与协同发展。
医学成像与健康大数据研究大楼
医学质子加速器研究与应用大楼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大楼
在光电信息大楼建设中,基建与规划处迎难而上,面对工期紧、标准高的双重挑战,精心绘制施工图纸,严格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每一步精准执行。正是这份坚韧和执着,使得光电信息大楼在无数次考验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鲁班奖”。
光电信息大楼
目前,学校即将迎来计算机大楼、先进制造大楼二期、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船海学院船舶实验室等一系列新项目。这些项目的陆续启动,不仅标志着学校在教学和科研环境上的全面跃升,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随着这些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学校将拥有更加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更加先进的科研平台,进一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校在各领域取得更多成就。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民生工程是推动我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六年间,基建与规划处匠心独运,倾注真情,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惠及全校师生的重大民生项目,包括清凉舒爽的游泳馆、温馨舒适的研究生宿舍,以及校医院和档案馆的扩建工程。这些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项目极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更为学校构筑了一个功能完备、文化深厚的宜居宜学环境。
游泳馆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完善了学校体育设施,成为了校园内强身健体的理想之地;研究生宿舍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以其温馨舒适的环境,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宜居的学习生活空间。校医院扩建历时两年,建筑面积增加11000平方米,功能更加齐全,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档案馆亦完成扩建,新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为学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积累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游泳馆
主校区研究生宿舍
校医院
档案馆
在同济校区,一座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学子新苑正拔地而起,以其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为医学生打造了一个融合学习、生活与交流功能的住宿空间。此外,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正在建设中,它将作为学校实验教学与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助力学校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子新苑俯瞰效果图
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大楼效果图
深化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在构筑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征途中,基建与规划处以前瞻性的视野,引领了一场校园环境的华丽蜕变。从梧桐语问学中心的精雕细琢,到师生服务中心的焕新亮相,再到校园道路规划的科学实施,以及湖溪河的全面综合治理,直至喻家山绿道的营造,每一细微处,无不渗透着对理想校园生活矢志不渝的追求。基建与规划处正以匠心独运,编织着一幅幅关于梦想、创新与和谐的校园盛景,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稳步迈进。
梧桐语问学中心秉承“修旧如故”原则,改造校园早期建筑群,打造了一个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为“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硬件支撑。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梧桐语问学中心得以展现,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梧桐语问学中心
在追求卓越校园生活的征途中,基建与规划处引领创新,倾力打造了焕然一新的师生服务中心。团队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核心理念,通过精心规划与精细施工,成功实现了服务模式的革新——“一站式服务”。焕然一新的师生服务中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学校致力于构建和谐、便捷、高效校园生态的生动实践。
师生服务中心
湖溪河经过综合治理后,水质大幅改善,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镶嵌在校园中的碧绿绸带,成为了校园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这条河流不仅镌刻着深厚的历史印记,见证了时光的流转,还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迎来师生校友的广泛好评。
湖溪河
喻家山绿道依山势而建,既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又巧妙地融入了休闲、健身、观光等多种功能,让师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呼吸,为快节奏的生活开辟出一片静谧而充满活力的绿色空间。
喻家山绿道
在校园建设规划中,道路规划始终是师生瞩目的焦点。基建与规划处秉持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成功实施了“三纵”——醉晚路、迎宾路、华中路,“两横”——喻园大道与紫荆路,以及紫菘路、东一路、南三路、东四路、东北门路等多条道路的改造工程。我们针对人车混流的问题,科学拓宽道路,精心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确保校园交通安全流畅。同时,我们配套建设了公共停车场、紫菘广场、非机动车棚等一系列现代化交通设施,提供了约1300个泊车位,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彻底革新了校园的交通面貌。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停车难、出行堵的问题,更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出行体验,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便捷、有序的校园环境。
“两横三纵”主干道路
六载春秋,基建与规划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教学科研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在民生服务的细微处倾注真情,在校园环境的绿意盎然中绘就未来。每一项成就,都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生动诠释,见证了华科人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展望未来,基建与规划处将站在新的起点,继续秉承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原则,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学校的发展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