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子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中获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机械学院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俐)11月18日至19日,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全国总决赛在校举行。我校机械学院3支参赛队与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79所高校的150支队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大赛历时7个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024支代表队报名参赛。依据区域赛、预赛等多次选拔,最终遴选进入全国总决赛作品共151项,覆盖参赛高校80所,参赛队员近600人。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攻坚克难”,并探索“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开幕式上,武昌首义学院常务副校长、大赛组委会委员吴昌林教授表示,大赛旨在为机械专业的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希望同学们勇于进行课外探索及创新,希望学校继续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校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张芬指出,创新是华中科技大学鲜明的办学品格,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作为大赛重要的专业赛项之一,由武昌首义学院和我校共同承办,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受到了各高校和行业的普遍关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项目主管王子强表示,大赛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举办六届,吸引了全国万余名大学生参与,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工程领域学科专业赛事之一。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作为大赛的重要专业赛项,今年收到了来自121所高校的900余项参赛作品,参赛人员达2600余人,创历史新高。


由机械学院教师熊体凡、谢远龙指导,余新异、董子筠、赵维佳同学完成的项目“可变径管道清洁检测机器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该项目聚焦于城市下水管道清淤与检测工作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在管道复杂曲率和变径环境下具备自适应变径,清洁和检测功能的机器人。该机器人由行进-变径机构和清洁的抓夹组成,两部分灵活连接,有利于机器人在管道内部拐弯,履带轮增大其抓地力,双电机驱动提高动力。该机器人解决了当前管道内部的清洁检测工作难,效率低的难题,可代替人工进行管道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机械学院教师谢远龙、博士后李虎指导,李相逸、史笠佟、缪夕书同学完成的项目“核环境检修蛇形臂水下机器人”获得国家二等奖。该项目针对核电站内部水下环境的检修,研发了一款用于水下核废料清除及核设施危害检修的机器人,可以实现探测和检修一体化。蛇形机械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提供更加精确和可控的操作。它的驱动装置布局紧凑,体积较小,配合六螺旋桨设计使得其运动灵活。外壳防辐射设计使得其抗辐射能力增强。它为核能行业提供了一种更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维护检修手段,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应用前景广阔。


由机械学院教师张俐指导,廖少纬、张悦恒、孙文睿同学完成的项目“一体式森林消防机器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该项目聚焦于森林消防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在复杂山地环境下具备自适应底盘,制造隔离带的机器人。该机器人解决了森林山地中地形复杂,普通轮系无法灵活前行的难题,以及实现在高温环境中的持续工作的需求,具备灵活的除草和阀木结构,并且对于关键零部件实现了拓扑优化解决了生产成本问题,可以代替人工进入火场实现隔离带的制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员安全,应用前景广阔。


通讯员 黎兴 摄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自2017年起创办,现已举办6次,每年吸引有来自全国高校机械类、材料类、工业工程类等相关专业的万余名大学生参赛。大赛始终以“立足机械、面向工程、激发创意、促进创新”为宗旨,目前已发展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工程领域学科专业赛事之一,形成了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和载体,并在2019年至2022年连续4年纳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