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双链’协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培育路径与治理体系研究”开题论证
发布时间:2023.12.20

来源:管理学院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12月13日上,管理学院院长杨治教授作为首席专家获批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双链”协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培育路径与治理体系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学院409会议室举行。副校长许晓东参加论证会。会议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胡艳华主持。



许晓东指出,学校近年来积极发展文科新兴专业,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极具特色的“新兴文科”和交叉学科;通过持续开展有组织创新、有组织科研,聚焦学科前沿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创新。他希望管理学院研究团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更好成果。


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处长宣读了立项通知文件,他要求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高度重视不同方法的融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项目汇报与专家质询环节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科学系主任张鹏程主持。


杨治进行开题论证汇报。他表示,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入融合背景下,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短板、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举措,并围绕“怎么协同”、“怎么建设”和“怎么治理”几个问题具体展开。他详细解读了该项目五个子课题的核心内容及相互间的关联逻辑、具体实施方案及步骤。


与会专家组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重大项目破题准确、架构完整清晰、研究内容丰富、思路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于该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杨俊教授建议,对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可以借鉴全球经验,对国外(例如美国硅谷)的政策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还可以学习国内先进经验(例如合肥、深圳等),以便开展后续工作。对于“双链”协同三种基本模式——串联协同、并联协同、分布式协同,可与各新兴产业对应,它们之间的关联能映射出区域创新中心的功能,故可以此为抓手进行建设和治理。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汪涛教授表示,“双链”协同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和途径,要明确二者结合起来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此外,要考虑通用模式的情境性,对于一些新兴产业、特殊技术,在协同上与通用模式可能存在很大区别,要加以识别和辨析。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张骁教授提到,创新链与产业链正从协同走向深度融合,政策提法的转变应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他进一步分享了自己对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融合的看法,认为二者都存在问题。创新链的问题主要在于协同,而产业链的问题主要在于升级,二者水平不一致可能是难以融合的原因。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表示,该项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十多年来,武汉市一直致力于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未来还需要重视围绕产业链布署创新链。此外,要明确区域创新中心的定义、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以及各主体的职责。吉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蔡莉教授谈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定位上存在差异,需要明确区分。建设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关键点,但如何将其连接成片,形成网络,带动国家的产业链、创新链,是值得课题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此外,数字技术和AI技术对创新链、产业链协同会产生重大影响,应将其贯彻到子课题的各个部分。


杨治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提供的宝贵指导和帮助,他表示,课题组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持续提高研究质量,努力取得具有更多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国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做出积极的贡献。



项目与成果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主要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活动。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