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精准诊治体系的建立与转化应用
主要完成人:高庆蕾、郭安源、李飞、高越、柳纯洁
纪腾、曾少卿、王亚、李华裔、潘雯
卵巢癌被称作女性的“沉默杀手”,是病死率最高的女性肿瘤。卵巢癌的难治性体现在它的3个70%:70%的患者发病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70%的患者反复复发导致耐药,最终因耐药而死亡;70%的患者由于广泛转移使手术等后续治疗难度大。癌症防控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到2030年,实现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部署。而我国作为卵巢癌发病率全球第一的国家,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鉴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组建了一支妇科肿瘤、免疫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卵巢癌精准诊治与临床转化”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教育部“肿瘤侵袭转移”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围绕卵巢癌“早期难诊断、耐药难解决和治疗难规范”的三大公认国际难题,持续攻关卵巢癌的精准诊疗和临床转化,通过与我校生命科学院“医工交叉”研制出一套卵巢癌的早诊早治、精准诊治和规范施治新策略,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医工合作研发超声AI卵巢癌早诊模型并转化应用
开发血小板基因panel无创诊断卵巢癌
高庆蕾教授团队充分利用学校的工科优势,进行医工交叉合作,开发了临床实用的超声AI卵巢癌早诊模型(DCNN),获得软件著作权后已在全国25个城市的38家医院推广应用。此外,项目团队构建了基于血小板基因的卵巢癌诊断(TEPOC)及预后预测模型(DeepCox),模型能够高效、便捷、无创地早期诊断卵巢癌,目前已实现临床转化。
溶瘤病毒新药KD01产品申报IND,被国家药监局批准受理(CXSL2300531),成功临床转化
20年来,项目团队持续聚焦基因治疗领域,发明了具有普遍方法学意义的溶瘤腺病毒创新治疗关键技术,构建了20个溶瘤腺病毒基因产品,获得20项国家发明专利,解决了目前抗肿瘤药物高毒、无选择性、难以到达肿瘤局部等诸多难题。项目团队持续攻关该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研发体系,作为转化产业化新药的第一个产品溶瘤腺病毒KD01注射液,2023年申报IND并被国家药监局批准受理(CXSL2300531),即将开展I期临床。该技术将解决同类产品售价30万美元/支的天价“卡脖子”难题,荣登“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生物医药领域)。
建立全球首个国家级卵巢癌大数据平台(“女娲”平台)
主笔撰写中国第一个卵巢癌行业标准
项目团队历时3年,整合了全国30家大型医院的优势资源,组建了全球首个临床资料、生物样本、基因检测、医学影像和随访信息五位一体的国家级卵巢癌大数据平台(“女娲”平台),获2022年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银奖(不设金奖,0.2%获奖)。该平台服务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作为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由卵巢癌单病种质控组长单位牵头的卵巢癌质控工作意义重大。同时,高庆蕾教授主笔撰写了我国第一个卵巢癌行业标准,量化了卵巢癌规范化诊疗的考核指标并全国推广,落实了29个省级行政区的全国170家第一批全国卵巢癌规范诊疗试点单位(含筹)建设。
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团队共发表SCI论文31篇,平均影响因子10.1分,包括Lancet Digit Health、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篇)、Protein & Cell(2篇)等IF>20分论文5篇,并被Cell、Nat Rev Cancer和Nat Rev Clin Oncol等国际顶级SCI期刊他引646次。团队率先开展“医工交叉”合作,从建立精准早诊模型、以基因治疗推进精准治疗并实现产品临床转化,到建立数据平台、制定行业标准最终服务国家战略的系列原创性工作,成功研制出一套卵巢癌的早诊早治、精准诊治和规范施治新策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级行业奖项2项,培养出一批“医工交叉”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