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月19日,公共卫生学院田耀华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Air pollutant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团队利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会增加腹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而遗传易感性会对这一关联产生效应修饰作用。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部主动脉壁病理性扩张,导致明显的瘤状隆起。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腹主动脉变弱或扩张而引起的。在过去二十年中,腹主动脉瘤在一些高收入地区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有所上升。腹主动脉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最致命的并发症,主动脉破裂以后,如果不及时干预,死亡率高达100%。即使及时进行手术干预,猝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死亡率超过50%)。因此,必须提前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防止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大气污染物长期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然而大气污染物暴露与腹主动脉瘤发病之间的证据非常有限。动物实验表明,接触PM2.5可能会激活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并诱发持续的全身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腹主动脉瘤的形成。目前尚未有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探索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对腹主动脉瘤的影响,且不清楚遗传易感性对大气污染与腹主动脉瘤发病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效益修饰作用。研究该内容对腹主动脉瘤的一级预防具有潜在指导意义,并为准确评估腹主动脉瘤发病和进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449463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同时从大型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中选取31个与腹主动脉瘤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遗传风险评分。在统计分析上,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考虑了大气污染暴露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大气污染的长期暴露和遗传易感性对腹主动脉瘤发病的单独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随访期间观察到腹主动脉瘤发病的研究对象有1626例(未观察到发病的共计447837例),平均确诊年龄62.9岁,以男性为主(82%)。
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会显著增加腹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具体而言,暴露于PM2.5(暴露浓度每增加2.27μg/m3),PM10(暴露浓度每增加3.06μg/m3),NO2(暴露浓度每增加12.15μg/m3),NOx(暴露浓度每增加6.49μg/m3)分别会增加21%,21%,16%,10%的腹主动脉瘤发病风险。即使在暴露浓度低于WHO发病的空气污染浓度限值的情况下,长期暴露于这四种污染物依然会增加腹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
除了大气污染的单独效应,遗传易感性与大气污染之间也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相比暴露于低浓度的污染物和遗传风险较低的研究参与者,同时具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暴露和高遗传风险特征的研究参与者随访期间内发生腹主动脉瘤的风险约增加101%~218%不等。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遗传易感性对PM10暴露与腹主动脉瘤发病之间的关联具有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 0.05)。
本研究揭示了长期大气污染物暴露/遗传易感性对腹主动脉瘤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大气污染物是腹主动脉瘤的重要危险因素。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首先,本研究表明降低环境中的大气污染浓度对于预防腹主动脉瘤可能有很大益处,这也提倡制定和颁布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限值。此外,对于具有较高遗传易感性(如基因筛查、具有腹主动脉瘤家族史)的个体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如大气污染浓度高时减少出行、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也许能够带来更大的公共卫生收益。
上述研究是该团队在前期大气污染与过早死亡、心血管呼吸等疾病风险的研究成果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3; Eur Respir J 2023;PNAS2023; EBioMedicine 2023;Chest2023;Stroke2023;BMC Medicine2023) 基础上又一项重要研究发现。系列研究成果为大气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田耀华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马玉迪阳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基金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