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学院刘冬生教授团队后量子密码芯片研究成果入选CICC 2024大会
发布时间:2024.05.02

来源:集成电路学院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近日,集成电路学院刘冬生教授团队在后量子密码芯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A 40nm 1.26μJ/Op Energy-Efficient CRYSTALS-KYBER Post-Quantum Crypto-Processor with Comprehensive Side Channel Securi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为题,发表在集成电路设计顶会之一IEEE定制集成电路大会(CICC 2024)。集成电路学院刘冬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李奥博为论文第一作者,集成电路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全球迁移正在加速,随着2023年PQC FIPS信息处理标准的三个草案的发布,其中Kyber是唯一正式选定的关键密钥封装机制(KEM)。然而,从传统密码学到PQC的迁移仍面临三个挑战。一是密钥大小和加解密延迟的显著增加导致现有信息设备的性能下降和资源开销增大。此外,未经授权的访问也引发了隐私问题。二是更复杂的计算和调度,以及潜在的效率问题。三是侧信道攻击(SCA)的风险以及PQC硬件面临的保护要求提升。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能效Kyber后量子密码处理器芯片,该芯片架构包括控制和交互顶层模块、多数据生成器、多项式算术矩阵和两个物理隔离的存储器。控制器用于处理芯片内外的指令和数据交互,统一调度数据生成和多项式计算。所有Kyber的加密过程均由控制器安排。自定义指令增强了灵活性,并为Kyber的不同安全级别操作提供了更好的重用性。两级级联的Keccak核心和两个采样器构成数据生成的关键电路,循环连接和内部状态寄存器的复用带来了较低的开销,并行的二项式采样器和拒绝采样器能够从连续的随机比特流中产生特定的系数分布。四个哈希函数结合状态跳转和截断,将产生摘要和HMAC。使用八个可重配置算术单元(RAU)加速Kyber中多项式的计算,包括数论变换(NTT)和逆NTT(INTT)、点乘、压缩和解压。两个独立的SRAM分别是安全RAM(6KB)和公共RAM(3KB),所有数据只能通过总线交换,保证数据安全性。



40nm工艺下处理器面积仅0.43mm²,工作电压范围为0.65V@10MHz至1.2V@180MHz,支持Kyber的三种安全级别的密钥生成、封装和解封。该芯片消耗总共302k等效门数,使用9KB内存。单个完整的Kyber方案只需1.26μJ/Op,这是当前最先进的后量子密码芯片中效率最高指标。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IEEE固态电路协会(Solid-State Circuits Society)主办的定制集成电路会议(CICC)是IC设计领域顶级会议之一,以论文录用率低、作品创新性和实用性强著称,每年吸引全球范围内大量学术界、工业界研发人员的关注和参与。会议内容涉及模拟电路设计、生物医学、传感器、显示器和MEMS,数字和混合信号SoC/ASIC/SIP,嵌入式存储器件等方面,重点讨论如何解决集成电路设计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芯片各项性能指标。


集成电路学院刘冬生教授主要从事后量子密码芯片,高速互连集成电路,射频收发器芯片关键技术(时钟恢复,频率综合器,振荡器,射频前端等)等。近5年成功投片20余次,主持国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千万级项目2项,百万级项目11项;出版《后量子密码芯片设计》专著1本;在IEEE TII (IF: 12.3)等期刊及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63项,国际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专利转让6项;研究成果在13家企业进行了应用和推广;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华为火花奖等。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