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同济医院肾移植24年的患者连续参加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致敬自愿捐献者
发布时间:2024.06.13

来源:附属同济医院 编辑:张雯怡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童萱)“每届运动会我都参加了,今年参加的是两人三足和拔河比赛。”6月12日,在2024年中国器官捐献日暨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上,附属同济医院代表队67岁的运动员凌汉生尤为激动。


凌汉生2000年因为尿毒症在同济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2004年,同济医院专家发起举办了第一届移植运动会,他就积极响应参加。“如今我已经移植了24年,运动会举办了八届,我每届都参加了,还获过奖呢!”说到为什么这么积极参加运动会,凌汉生难掩感激之情:“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捐献的逝者,都是带着两个人的生命活着。”他希望通过运动会的方式,让更多的捐献者家属看到充满活力的移友们,带给他们安慰。因为是他们的大爱无疆,给了众多器官衰竭患者新生的希望。



和他一样,积极参加的还有大家熟知的“暴走妈妈”。“得知今年运动会在同济医院举办,我第一时间给自己和他都报了名。”在运动会报到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她的孩子叶海斌作为志愿者引导各个队伍签到并发放宣传单。2009年,当时已年过55岁陈玉蓉,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系主任陈孝平为她成功完成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手术,感动中国。



“同济医院是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原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四、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相继建立了包括肝、肾、胰腺、胰肾、心脏、心肺、小肠、肾上腺、胰岛移植等各种动物的移植手术模型,揭开了我国器官移植的序幕。上世纪70年代,中国器官移植之父、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用130只大型动物的实验打开了中国器官移植的大门,掀起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的浪潮。从1977年中国器官移植的开始,到2010年开始提倡公民器官捐献,我国的器官移植经历了移植技术成熟、亲属捐献兴起和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三次浪潮。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济医院在三次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的浪潮中,始终处于领跑地位。”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可以开展联合移植(胰肾、肝肾、多器官联合)、跨血型肾移植 、高致敏患者肾移植和多次移植,并创造了许多纪录。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有功能的存活均超过20年,单次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肾移植受者为38年,2000年以来肾移植受者1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98.2%、91.1% 和74.2%。这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无论是数量与技术,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届运动会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办,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同济医院承办,共设常规竞技赛、创意趣味赛两大赛事,来自21个省级行政区器官移植康复者运动员及家属、医院代表、志愿者共1000余人参加开幕式。此前,同济医院先后承办了第1届和第2届中国移植受者运动会。



“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重回诞生地,昭示着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将由此再出发、再发展。”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表示,作为中国器官移捐献与移植事业的推动者、参与者与见证者,同济医院将不断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帮助移植受者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助力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必再创新的更大的辉煌。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