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技术”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4.06.25

来源:网安学院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6月21日,由网安学院江涛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技术”通过综合绩效评价。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中心组织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中心负责人、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项目牵头单位代表和项目团队主要成员参加会议。



我校科发院副院长周光勇代表牵头单位向参会专家领导表示欢迎,并恳请专家组对照项目任务书严格把关,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网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介绍了学院科研情况,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中心项目主管相红和李杰介绍综合绩效评价流程、注意事项并宣布专家组名单。责任专家余少华院士、陶小峰教授介绍项目立项及执行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江涛教授汇报了项目执行情况,并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展示了项目所研发的多种通信设备、系统及平台。


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详细审查了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科技报告、项目实施过程材料、附件证明材料等,从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创新性、成果示范推广及应用前景、项目组织管理和内部协作配合、人才培养、会计核算与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估和考核。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实现了项目目标,达到了项目考核指标要求,对专项目标实现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一致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自2019年12月项目启动以来,江涛及其团队牵头各方力量,聚焦未来移动通信服务于全社会全行业所带来的巨流量、巨连接及差异化业务的持续发展需求,开展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完成了大维无线通信智能双共生理论框架设计,提出了多层智能协同优化理论方法和共生传输层的自适应选择与切换机制,相比单一主动式通信系统,整体谱效得到提升;建立了基于非均匀球面波的大维共生无线通信信道模型和时空随机性影响下多层协同通信复用信号与干扰模型,表征了大维共生通信系统能效、谱效和容量;提出了多维信息智能感知方法,提出了参数化的跨维度共生调制技术和基于信号认知的安全传输机制,完成了无源长距离、高速率的被动通信测试;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大维免调度智能接入机制,搭建了基于3GPP协议的大维接入仿真平台,软件仿真支持海量终端,相对5G接入机制,接入能力和传输效能均得到提升;研制了多功能被动式通信单元,搭建了链路级共生无线通信原型验证系统和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原型验证系统,实现相比当前主流被动通信系统,被动式通信终端接入能力大幅提升。项目成果为大维共生无线通信领域内技术研发、验证、测试和应用示范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国家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平台,推动通信行业持续良好发展,创造显著社会效益。


据悉,“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技术”项目隶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分设四个课题,项目联合承担单位由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组成,均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或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