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走进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4.11.15

来源:生命学院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 通讯员 张译文 孙萁爽 马艺菲


金秋时节的生命小农园,金黄的稻田映着阳光,满载希望。微风拂过,饱满的稻穗轻轻摇曳,同学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这是生命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课堂上的生动画面。这片小小的土地,见证了生命学子的劳动与收获。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于2020年。四年前,生命学院启动建设了室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700平方米,学院金文闻副教授作为负责人组织规划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包括珍贵中草药种植、园艺科技劳动、健康食品制作等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他逐渐萌生了带领大家种植一种大宗粮食作物的想法: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传统中国农业的特色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包括粟、稷、黍、菽、麦、麻、稻等作物。通过带领同学们种植粮食作物,充分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和盘中餐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提升大家对于“劳动最光荣”和“劳动创造幸福”的认知。


恰在这时,由校友李明攀创立的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为生命学院提供了一批优质种苗。这批种苗是原产于粤北山区的杂交品种“长香丝”,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长香丝”在种植上强调自然农法,遵循自然规律。这种古老的水稻种植方式能够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劳作和生态农业的魅力。


为了提高种苗对土壤的适应性,在种植前,金文闻带领学子进行了为期5天的起垄、打浆、倒水的田地准备。6月中旬,种苗第一次接触到生命小农园的土壤,师生们弯下腰,轻轻地把秧苗插入泥土中,仿佛在为大地绣上绿色的丝线。


同学们做种植前的田地准备

同学们在插秧


插秧结束后,师生们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存水。水是水稻生长的命脉,如果田地无法长时间存水,水稻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过去农民在种植水稻时,会先用锹铲除田埂四周杂草,然后用泥巴将田埂糊上,以此存住稻田里的水,俗称“糊田生”。前期做田地准备时,大家已经体验了一把“糊田生”,但后续种植时如何把水“关”在田地里呢?同学们集思广益,储水“妙招”纷纷出炉——用细泥浆代替水封堵土壤裂缝,减少稻田漏水点;定时浇灌,为水稻制定规律“饮水计划”;高温季节保持水龙头常开,为稻田架起一条“生命补给线”。


保住了水,水稻苗一日日愈发生机蓬勃,在阳光的轻抚和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夏日狂风无情,吹塌了中心一片水稻苗,水稻苗像是“多米诺骨牌”,倒伏日益加重。同学们又心疼又着急,金文闻为大家找来了经验丰富的农林师傅,学习“急救”技术。在师傅的指导下,大家拔起稻田里的稗草当绳子,小心翼翼地将往左边倒和往右边倒的水稻植株轻轻捆住,让它们“互相帮扶”,重新挺立起来,既除了杂草,有控制住了倒伏,一举两得。临近暑假,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师生协力用长绳”拉禾花”,促进水稻授粉,丰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被狂风吹倒伏的水稻


9月底,水稻终于成熟。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站在成熟的水稻田间,我想起歌曲《稻香》中的一句歌词‘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稻香是什么味道?如今大多数人只能远观风吹稻谷的场景,每天能闻到的只有米香。但是当我站到这一片自己亲手种植的水稻边,真的闻到了稻香味,这种香味和花香果香都不一样,这种香气让人感到很安稳、很满足、很自豪。”金文闻说。


在这门大学生劳动教育课小组实践活动中,12位“稻田里的守望者”全身心投入,从插秧到田间管理和收获,完整地体验了农业劳动的艰辛。最初,大家种植水稻是出于兴趣和好奇。但随着时间推移,照顾稻苗的辛劳过程让大家深刻地明白农民劳作有多么辛苦,粮食有多来之不易。生贝2301班潘一辉同学说:“天气很热,种水稻很累,但是看到几排整齐的水稻苗在泥浆里站着时,很有成就感。”生科中外2303班邓晓璐同学说:“我体验了开垦、插秧、收割、打谷、扎稻草堆,学习了使用铁锹、小型旋耕机、镰刀等工具。种地真是个体力活。用铁锹翻土效率又低又累,手持的旋耕机也很沉,需要用很大力保持机器的平稳。向旱地里灌水之后还需要把土搅拌成泥,才能把秧苗插进泥里。在解压的收割之后,打谷也耗尽了我所有的力气和手段——这些操作大部分都是弯着腰劳作,每次从小农园回来都腰酸胳膊痛,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科中外2301班李祖仪同学说:“水稻种植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而言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穿上泥靴,踩进泥地,黏黏的泥重重地把弯腰插稻的人拽进地里,蹲坐在泥泞里,不禁感叹种植水稻实在比书本描写得更困难,‘粒粒皆辛苦’走进了现实。日上三竿,稻苗逐渐布满稻田。劳动的喜悦亦是种新奇的体验,挥汗后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曾经干涸一片的土地插满稻苗,令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也受益良多。”这种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转变,让种植不再只是新鲜有趣的活动,更是充满价值的历练。


国庆期间,生命学院本科2000级毕业20周年系列活动中,校友携家人孩子们来到了小农园,在大学生志愿者指导下体验了碾稻米活动。大朋友小朋友们携手合作,使用工具磨破谷壳,把米粒剥离出来,装入时光瓶带回家中。这些米粒来自于校友企业,经过母校土壤的滋养和学弟学妹们的精心种植,又回到了校友手中,形成了奇妙的生命循环。一百天的水稻种植,恰似一场充满惊喜与感动的奇妙旅程。在小农园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耕耘与收获、生长与成长的动人篇章。


2024年10月,校友返校体验碾稻米

收获的稻谷、碾出的精米及赠送校友的时光瓶


据悉,生命小农园是生命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平台。生命学院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生命科学劳动素养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聚焦劳动理论素养和实践教育教学相结合,并有机融合于“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建成了具有生命学科特色的大学生劳动实践教学基地。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学科特色,形成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措施和方案,助力大思政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