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启越)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先进成形与新材料高端论坛举行。会议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我校李元元院士参加会议并致辞。副校长解孝林参加论坛。
该论坛由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同发起。大会执行主席、材料学院院长周华民教授主持开幕式。论坛的举办不仅展示了先进成形与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李元元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众多先进成型与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人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材料前沿发展趋势,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他表示,近年来我校材料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牵头承担更多全国重大任务,加速产出标志性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此次论坛以“融合发展·创新引领——共筑先进成形与新材料领域新篇章”为主题,旨在为业界打造一个交流合作共商发展的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踊跃分享前沿热点,积极催化学术灵感,共同为先进成形与新材料领域的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殿中院士的主持下,依次邀请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闫春泽教授、材料学院史玉升教授、周华民、黄云辉教授做大会报告。
闫春泽围绕总体成效、队伍建设、重大任务和年度成果四个方面汇报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近年工作。实验室历经30余年发展,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获得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26项国家级奖项,已经成为材料成形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对大型复杂功能化构件等国家重大需求,实验室聚焦于多能场作用下材料成形过程性能演化规律,从成形机理与形性仿真、高端模具设计与制造、大型精密高效成形装备三个方面创新技术装备,逐步从打破封锁、技术并跑到原始创新、技术领跑,打造材料成形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史玉升介绍了3D打印专用材料及成形技术的研发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见解。3D打印技术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增材制造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制造技术,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团队发明3D打印专用聚合物、金属和陶瓷材料63种,建成产线52条,自研大型激光烧结和多材料3D打印装备在国内外销售达1100余套。他表示,未来的3D打印技术将向多维打印方向发展,实现材料、结构、功能、生命和意识一体化。在应用层面,3D打印将从“组合制造”走向“免装配”和“整体制造”,从“物资流动”走向“信息流动”,“社会化制造”也将成为现实。
周华民在“材料流变成形精准控形控性技术”报告中提到,流变成形是高性能产品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其中,涂布成形、注射成形和灌注成形三种技术已经分别在锂离子电池、塑料产品和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材料流变成形技术面临着如何精准控形控性的重大挑战。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流变成形控形控性技术研究,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技术与装备、塑料注射成形智能调控技术与装备、流变成形模具仿真技术与工业软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专注研发材料流变成形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
黄云辉围绕“电化学储能关键材料与技术”主题,报告了如何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利用产学研一体化方法突破锂离子电池领域瓶颈问题的新思路。他从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电池超级快充核心技术、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和电池超声扫描成像技术四个方面展开,讲述了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转化,为如何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面对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和规模储能领域的重大需求,团队将从新原理、新材料、新体系三个基础研究方向出发,加强技术攻关和重点突破,发展高性能高安全动力与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电池体系。
本届论坛设置了“高分子加工新技术与应用”“材料合成与加工新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学者围绕相关主题积极开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