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梅显奇 杨傲寒)12月8日,由我校、武汉金银湖实验室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首届后量子密码算法及芯片技术研讨会在武汉举办。本次研讨会吸引超120名学者专家代表参会。副校长冯丹致开场词。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尹首一教授、高等研究院密码研究员王安宇、复旦大学IP与芯片架构创新中心主任韩军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刘伟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胡红钢教授、华为公司可信计算首席科学家金意儿、2012谢尔德实验室密码研究员曾光、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网络安全首席专家董贵山、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罗俊、三峡集团科创园副总经理黄忠初、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总工程师助理陈义涛、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王廷平、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华武等嘉宾在论坛上共同探讨后量子密码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产业化方向。
冯丹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随着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传统公钥密码体系正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后量子密码作为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新一代公钥密码,已成为国家量子科技布局的前瞻性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在信息系统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之际主办此次盛会,旨在为密码技术、芯片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发展。
研讨环节,专家学者针对后量子密码技术的多个重要方向提出创新思路。董贵山、胡红钢、罗俊、刘冬生、韩军、刘伟强、王安宇、曾光等专家分别就“抗量子迁移若干问题的思考”“On the 95-Dimensional LWE Challenge”“抗量子产品技术体系和后量子迁移方案介绍”“兼容传统国密算法的后量子密码SoC芯片与应用迁移探讨”“基于RISC-V扩展指令架构的后量子密码处理器设计方法研究”“守护硬件安全:从轻量级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到高能效后量子密码芯片设计”“Scloud+: Advancing More Efficient Lattice-Based Post-Quantum KEMs Without Ring/Module Structures”“Scloud+算法的软硬件实现”等主题作分享报告。
会议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后量子密码算法的标准化、应用迁移及产业化发展展开了广泛讨论。专家们认为,后量子密码技术的迁移和行业适应性是未来信息安全发展的重点,要加强产业界和学术界协作,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以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新一轮安全挑战。
本次研讨会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助力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齐头并进,也为我国后量子密码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注入新动力、拓展新方向,展现出我国在后量子密码领域的丰硕成果,推动后量子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产业紧密融合,为铸就量子时代国家信息安全的坚强屏障作出新的贡献。
我校集成电路学院、网安学院负责人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