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心衰患者在协和医院同日换“心”迎新生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源:协和医院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彭锦弦 聂文闻 刘坤维)2月10日上午,在经历了三天的心脏移植术后恢复治疗后,李女士转入普通病房。前来查房的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为其听诊后,微笑着告诉她:“心脏跳动有力。”2月6日,在李女士手术的同一天,谢女士也在该院完成心脏移植,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两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成功同日‘心生’,为团队的生命接力带来了最好的迎新礼物。”董念国说。


2024年底,62岁的李女士从杭州辗转来到武汉,奄奄一息的她危在旦夕。“先是胸闷气喘,慢慢开始坐立难安。”李女士回忆,自2019年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以来,她坚持进行规范药物治疗,无奈症状不断加重。同年8月,李女士症状加重,心慌胸闷难以平卧,伴有多种并发症,在当地医院进行ICD(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置入后未见明显改善,她便决定到协和医院,抓住“心”生的希望。


无独有偶,来自江苏的44岁的谢女士因严重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已进行药物治疗14余年。近年来,她的症状加重,曾多次昏厥。为求一线生机,全家从江苏南京到武汉求医。


2月7日凌晨,董念国教授团队接连得到好消息,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匹配结果,广东、湖南两地有合适心源。两位心衰患者的等待有了希望。


医院立即派出两支“护心团队”奔赴当地,将宝贵心脏安全护送到院。7日中午12时,一颗供心刚刚落地,协和医院手术室内,董念国、夏家红教授带领苏伟教授、王国华教授等二十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移植团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术前准备。



12时30分,第一台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专家们屏息凝神,迅速建立体外循环,精准切除病变心脏并修剪供体心脏,随后植入供心并精细吻合。14时34分,这颗心脏在患者体内强有力地复跳了。当日22时,第二台心脏移植手术开始,8日0时18分,体外循环停机,另一颗移植的心脏开始自主工作。从获取供心到两台手术完成,整整24个小时,大家长舒了一口气。



“从术前、术中,再到术后及排斥免疫研究,我们十余年如一日不断改进完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心脏移植方案,给更多心衰患者带去希望。同日两台移植这样的机缘巧合,也说明了心脏移植技术在医院的日趋成熟。”董念国说。



2008年至今,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已完成心脏移植手术1300余例,其中儿童心脏移植手术突破200例。多年来,团队创新“边缘供心”理论,改进供心保护方法,使冷缺血安全时限从国际标准4小时延长至8小时,缓解供心短缺;优化评估、辅助、抗排策略,建立一整套适合国情的心脏移植技术体系,为患者个性化设计术式,不断提升手术成功率。


从2022年同日完成三台儿童心脏移植,到此次24小时完成两台心脏移植,董念国表示,“心脏移植已从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如今,它已是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团队将继续深耕心脏移植医学前沿,为满足中国人终末期心衰救治需求不懈努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