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曹欣婕 贾申奥)3月29日,第三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我校哲学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联合协办。副校长许晓东、冯丹,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营军参加会议。我校校长助理文劲宇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探讨时代变迁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文化素质教育建设,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新贡献。来自国内1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设开幕式、8个大会报告、6个分论坛和闭幕总结等环节。
冯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阐释了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梳理了华科大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举措和成果。她希望大家充分分享课程思政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为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刘营军向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会议旨在构建交流平台、凝聚集体智慧、探索创新思路。大家要聚焦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精准发力。一是要把牢政治方向;二是要站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高度深化改革创新;三是要强化队伍建设。他希望会议能进一步凝练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取得新成效,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出新贡献、开辟新局面。
大会报告上半场由我校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思金教授作题为“AI赋能课程思政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申小蓉教授作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建平教授作题为“探索课程思政的七层宝塔”的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兰利琼教授作题为“扎根大地 翱翔云端——AI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的报告。大会报告下半场由我校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敏教授主持。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作题为“强化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品格和资政育人使命”的报告。湖北省社科联主席赵凌云教授作题为“以课程思政把握引领教育变革”的报告。武汉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作题为“‘新时代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挑战”的报告。许晓东作题为“课程体系思政:专业建设的新实践——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的报告。
当天下午,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文史思政、理工思政、AI赋能、协同育人六个分论坛同期举行。研讨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法学、政治学、新闻学、传播学、历史学、体育、艺术(音乐)、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交通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
闭幕式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瑾、湖北经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教授姚和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德忠教授、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永斌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王留群研究员、我校哲学学院徐敏教授依次作汇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编辑部主任、我校哲学学院教授程新宇主持闭幕式并作总结。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郑萼教授,以及我校文科处、宣传部、哲学学院、出版社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举办。3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校召开。委员们汇聚一堂,总结回顾本届教指委工作,研讨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新方向、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教师培训支持体系,以及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明晰了教指委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与举措。
(图/通讯员 汪一凡 杨晨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