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滕灿 邝梅红)4月1日,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梧桐”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承办的2025年春季学期第3期辅导员沙龙走进中南民族大学,促进校级学生思政工作交流,推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李红燕,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杨涛,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琼,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方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牛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本科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嵩,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李玲,党委学生工作部本科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罗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闫俊懂,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攀辉,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粟晓丽,以及两校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辅导员代表等参加交流研讨。

上午,双方在中南民大“一站式”学生社区总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习空间开展座谈交流。
李红燕致辞表示,华科大“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与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文化都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两校学工战线同仁共同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共享育人经验,共谋发展良策。
杨涛主持会议并介绍了该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他表示,学校党委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工程,通过“浸润式教育+精准化服务”双轮驱动,打造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育人新范式,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形成“1+3+3+N”的综合管理模式布局、“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新格局理念和社区育人管理体系、“科室+学生团队+阵地+网络声音”的管理宣传模式。
李嵩介绍了华科大坚持党旗领航,着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持续开展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引导青年学子深化“五个认同”的情况。他表示,希望通过深入学习中南民大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做法与经验,共同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粟晓丽介绍了“梧桐”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工作室依托学工部“1037”籽籽同心工作计划,坚持以“党旗红”引领“石榴红”,推进“12345同心圆”工作机制的有关进展。

会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中南民大“一站式”学生社区总站、民族学博物馆、南区“丹凤书院”及“双塔”“南湖”学生社区,全面了解该校学生事务管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念和举措,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更高台阶。
(图片/通讯员 滕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