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先锋】协和医院吴远昊:以医学工程之光点亮生命之美
发布时间:2025.05.16

来源:附属协和医院 校团委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通讯员 李悔 万柏言


医学与工程交汇之处,一位青年科学家正用超分子仿生技术,创造人体组织再生的奇迹。她曾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取得关键研究突破,却毅然放弃海外前景,选择归国组建医工交叉团队。在手术台与实验室之间,她用科技与仁心照亮生命之美——她是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教授吴远昊,一位用科研改写医学边界的“生命工程师”。



赤子丹心 科研报国


吴远昊现任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湖北省、武汉市各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5项,曾获2024年上海整形科技周青年创新论坛一等奖、2025年中国整形十大创新项目“优秀创新项目奖”等荣誉,担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学术委员等学术职务。


2022年,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实验室,她在超分子自组装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导师极力挽留。但她坚定回应:“我的科研成果必须首先服务祖国的发展。”同年,她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带着“超分子生物制造”技术回国,组建医工交叉创新团队,开启了技术转化和临床融合的新征程。



在实验室中,一组基于无序化蛋白的超分子仿生材料正在培养皿中“生长”出类血管结构。“这将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革命性突破。”她解释道。这一材料能引导细胞定向排列、加速创面修复,相关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被国际同行誉为“解决了困扰几代人的难题”。“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吴远昊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国防前沿,参与多项关键性验证工作。2025年,她主导的“靶向胶原修复自组装肽α-螺旋双亲肽”项目,获评第三届中国整形医学十大创新项目。评委会指出:“吴远昊教授团队的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以患为本 仁心仁术


科研不止于论文,更要落地临床、服务患者。2022年归国后,吴远昊将科研成果与整形外科诊疗实践深度融合,主攻复杂腹壁缺损修复与软组织再造。一位产后多年饱受腹壁严重松弛困扰的母亲,辗转多家医院被告知手术风险过高。吴远昊教授和团队基于“分层精细化修复”理念,制定个体化方案,重塑腹部形态与功能。


截至目前,她参与完成300余台高难度腹壁成形手术,是全国公立医院中少有具备该类四级手术能力的专家,单病种手术量位居全国首位,实现了从“0到100”的突破。她常说:“科研的终点,是患者的笑容。”正是这一信念,让她不断推动“实验室成果”走向“临床方案”。


在繁忙的科研与诊疗工作之外,吴远昊始终践行医者仁心。她积极参与科室义诊、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2024年义诊门诊量近1500人次。在活动现场,她耐心细致,用通俗语言为患者科普医学知识,将专业化的整形理念传播得更广更深。她坚信:“知识和技术,不应只服务少数人,更应照亮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


作为博士生导师,吴远昊不仅注重科研引领,更注重人格塑造,带教多名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她推行个性化科研选题指导、周期性进展追踪,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与独立思维。一位外国交换生在临别信中写道:“吴老师不仅教我如何科研,更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者。”


她还组建“超分子生物制造”师生创新团队,鼓励学生投身科研一线。2024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团队从各个高校队伍中强势突围,揽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备赛期间,她带领团队扎根实验室攻坚克难。从文献调研到结果呈现,她随时驻场指导,累计修订作品报告百余页。初赛阶段,她化身“细节控”,连续两周指导学生打磨海报视觉逻辑,连字号字体、数据柱状图配色都反复推敲。决赛现场,面对现场答辩的赛制挑战,她白天穿梭于会场记录评委提问规律,晚上召集学生逐句雕琢讲稿,通过“情景模拟—即兴追问—复盘迭代”的特训模式,帮助团队在答辩中精准传递技术突破点。她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更多有志青年成为未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立足协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平台,立足整形外科高水平学科建设,吴远昊将持续以创新之力助推医学进步,以青春之力绘就生命健康新图景。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