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张春雷 尹辉 报道)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没有课余活动场地,没有英语老师,残门、破窗、漏桌、断椅……这就是武汉市汉阳翠微路小学分部的现状。
5月18日,社会学系一行12位同学来到这所“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与以往的支教活动不同,他们这次尝试做班级的义务辅导员。支教小组组长焦长权同学说:“以往的支教活动过于形式化,大家浮光掠影的走一下过场,与其说是支教,不如说是参观。不仅不能真正给小同学们带来什么,还加重了他们‘招待’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学系努力进行新的尝试。他们摒弃了以往那种到一个地方,捐些钱物,然后象征性的上几节课,之后就把支教埋在回忆中的做法。他们“情定翠微路”,在这里建立实践基地。翠微路小学分部有6个班级,他们便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或两个“义务辅导员”,在各方面给同学们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双周的周四下午,辅导员都会赶到翠微路小学,利用全校班会时间给同学们讲解这两周内的疑惑和困难。同时,他们建立辅导员信箱,让同学们能把问题及时反馈到同学们手中。
如果义务辅导员制度运行超乎想象的顺利,同学们都纷纷把信任的话语说给或写给自己的辅导员,那么面对同学们的“浩如烟海”的求助,辅导员会不会“应接不暇”。对于这个问题,支教小组早有准备,组员魏威说:“翠微路小学分部只有6个班级,而我们小组有12个人,如果有同学忙不过来,其他同学会‘替班’,做临时辅导员,我们是一个集体,只要大家合作,这些问题都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和有些院系努力总是努力把支教活动“做大做强”,社会学系实践部认为,真正的做一点实事最重要,他们把目光“局限”在翠微路小学分部这6个班级,在这里建立实践基地,而且将一直做下去。队员们纷纷表示,虽然“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流动很大,但我们不会流动,我们将会在里扎根,用我们的枝叶为同学们遮阳挡雨。
当问及目前最大的困难,“辅导员”们都认为,这项工作做好很不容易,担心自己由于知识水平和教育认知水平所限,不能完美的胜任自己的新角色。但他们都表示,自己会努力增加知识储备,同时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行为学等有关儿童工作的知识,以更好的把握小学生心理,把辅导员工作出色完成。
据了解,这次活动是由校团委和校实践中心发起的“青年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的一部分,社会学系会将它作为一项爱心活动长期的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