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阴雨缠绵,连降的大雨给校内师生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时校车便成了师生出门除雨伞外的“必需品”,于是校车便迎来了生意兴旺的“小高峰”。由于学校人多车少,于是在风急雨骤的“旺季”,校车搭乘难的现象也容易被理解接受。
但不少校车司机趁雨天乘客“需求旺盛”而“挑客”,这不禁引起了师生们的质疑和不满。有的校车司机师傅对乘客的线路在心里进行“现场pk”,稍微有点不顺路的师生很容易就丧失了“上车权”;更有甚者,有的校车司机师傅出发前满口答应可以去某地,可到最后却嫌位置偏僻绕路太多或是 “乘客太少不够油钱”,而将乘客抛在离目的地还很远的地方,然后掉转车头忙着去招呼别的生意。
学校车少人多,在校园里乘车本来就不方便,所以乘客一旦被“拒载”,或者遭遇“甩客”后,很难再找到其他交通工具换乘。他们要么撑着小伞伫立在风雨中,等待下一班“雷锋车”的到来;要么只好一边撑伞,一边手敛裙裾脚高踮冒雨赶路。可以想象,这种不顾及乘客切身利益、唯利是图欠人性化的做法在大雨滂沱的时候是多么令人心寒。而那些被拒载的乘客除了饱尝风雨之苦外,还深味人情淡漠。
学校,尤其是大学,本应是精神的家园,本应是一块圣洁的土壤,怎能让拒载、甩客等社会上不良现象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蔓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精神在于净化心灵、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大学的责任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道德的传承。广大教职工身处校园,应该意识自己的责任,以自己的言行来维护这个“精神家园”,成为同学们典范,让同学们在大学能得到良好的熏陶。
校车之间也应该比服务,比诚信,而不是较着劲看谁拉客多,看谁挣钱快。校车是用以为全校师生服务、方便师生出行的,怎能成为攫取利益的工具?我们也深知司机同志们赚钱的辛苦,但是不违背职业道德,不损害乘客利益是前提。
校内运营车还是展现学校形象的一个窗口。许多人初来我校不谙地情,通常会选择搭乘校车。试想,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遭遇“拒载”、“甩客”,他们眼中的华科大形象恐怕会大打折扣。声誉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学校的无形资产,而校车作为向外界展现我校的一个“形象大使”,也应“注重仪表”。
目前各地区各行业都在开展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宣讲活动,作为学校形象的流动窗口,校车司机师傅同样也应该树立“八荣八耻”的正确荣辱观,在为全校师生服务时,不要因过于看重金钱利益,而忘记自身的职责和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雨冷心不冷,希望司机师傅们能多为乘客着想,用自己的热心为乘客撑起一片晴天,让漂雨的校园也四处飘洒着温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及记者团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