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团 唐婷 报道) 这里有独特的见解、原创的思想,这里绝对着眼大众、不分你我,这里是完全为学生开办的自由言说平台……4月27日晚,在东九C502教室展开了一场激烈唇枪舌战,由人文学院、铎声文学社举办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讲坛首期在此开讲。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汪佩伟教授首先致开坛词。他说,学生讲坛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想讲就讲的话语权,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寄予了“4月27日将载入中国青年运动的史册”的希望。
经过话题征集、问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讲坛确定首期话题是中日关系,五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慷慨激昂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言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来自社会学系03级的方涛一上台就向观众表明了自己演说的内容:对中日国情的历史回顾、对政冷经热的现状描述、对现状原因的全面分析。他旗帜鲜明地摆出“国家利益的冲突是中日政冷经热的根本原因”的观点,并从中日军费开支、台湾岛钓鱼岛问题、东海石油能源及联合国改革等方面详细地论证,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言说举例新颖、详略得当——来自公共管理学院04级的魏立华在讲述中日遗留问题时,一笔带过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等同学耳熟能详的事例,更多地讲述了“齐齐哈尔毒气弹”事件:在2003年8.4毒剂事件之后,2004年5月24日中国在齐齐哈尔市又挖掘回收了化学武器542件,据统计,发现或怀疑有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地区包括安徽、河北、东三省等十几个省区。现场观众无一不被震撼。
言说类比精彩、分析独特——来自电子系05级的赵晶晶把中日关系比喻为钢丝和琴弦:虽然很坚韧,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崩裂。她从容不迫地把中日交往的情况从隋唐时代说到明末清初,再具体分析了现代当代中日炽热化的原因,最后那句“小心火烛”的警告让观众会心一笑。
整个过程中,都有现场观众站起来就自己心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全场气氛活跃。一首《水调歌头.中日关系》——“立志从零做起,哪怕举步维艰,千里足下始,未来在我肩”更是让观众连连叫好。”最后,政教系主任洪明就学生讲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5位选手的言说都是比较客观和理智的,很多观点还具有建设社意义,希望同学们为中日友好发展作出贡献。
据了解,学生讲坛是华中地区第一个为学生开办的自由言说平台,主要是为全校范围内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一个上台表达自己原创观点的机会,通过对社会、人生、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在全校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牵引大家关注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