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 摄
丛飞走了。
在落英缤纷的季节,如同一树海棠,化作万千飞霞,落下一地的凄美,这种美,令人心碎,令人神伤。在走完人生的三十七个春秋后,生命之树在冰剑雪霜的摧残下,突然凋零。丛飞悄无声息地走了,他离开了他热爱的舞台,离开了他眷恋的世界,离开了他牵挂的孩子们,悄无声息地走了……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从一个缴不起学费的农村娃,到登上“2005年感动中国”的颁奖台,丛飞经历的磨难,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以一颗感恩之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来歌唱,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回报社会,用这种方式向那些在自己困难时候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们表达最高的敬意,让这种爱得以延续和传承。
一名收入并不是很高的“地方歌星”,在十年时间里,先后为贫困学生捐助了300多万元,救助了178个孩子继续学业,而他自己,却长期住着58平方米的贷款房,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为资助学生欠下了十七万元的债务!当被查出有严重胃病时,却不舍得花钱医治。他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诺言而透支自己的生命,在坎坷中独自丈量从繁华通往贫瘠的长度;在那些荒芜的地方几次难忍泪水,心力憔悴而荷戟彷徨……也许他想呼吁、想期待更多的艺人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他的爱心事业里来。但丛飞失望了,对他表示支持、为他感动的依然是我们这些平凡生活的人。丛飞是个独立的人,他就像那个不知疲倦的西西弗斯,不断地推动那块石头,永远去追求他心中的那个理想,他也为此幸福而又身单影只着。
心理学家讲,人的生命需要是有不同层次的,最高的层次乃是实现自我。当人的生命实践与这种最高需要、终极目的相一致时,就会从心底里产生持久的幸福感和不懈的意志力。奉献,不是痛苦,不是丧失,不是剥夺,而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奉献,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使人高尚。丛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无私奉献的人类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解。丛飞曾悲怆地说:“如果命运再给我五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丛飞用他年轻的生命,如同荆棘鸟般歌唱自己的生活,将生命演绎得凝重悠远,五彩斑斓,如诗如歌,如火如荼,在芸杂的星空划出了一道属于自己的亮丽多彩的人生轨迹……
我们容易被善意的假象所蒙蔽,但却会被诚意长久地感动着。在“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丛飞穿着白色的西装,满脸笑容、精神焕发地出现在颁奖现场时,全场掌声雷动,许多人都高兴得奔走相告。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个正被晚期癌症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的重病患者,如同一株早已被蚀空了的胡杨,用信念顽强地在空旷的大地上撑起了孱弱的身躯!他把欢笑留给了大家,把悲伤悄悄地留给了自己……
生命是美好的,但死亡则是神圣的。当生之快意与死之坦然获得完美统一的时候,灵魂便得到了永恒的升华,而生命本体也因格调的高雅显得更加亮丽,人类的整体生命之花也将因此而长开不败。
丛飞,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