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振兴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

——公管学院实践队开展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3

来源: 编辑:汪伟颋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周奕馨 陈甜


为深入了解枝江市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探寻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与普遍经验,7月15日至17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稻香催新酿,鱼米留故乡”实践队对宜昌市枝江市生态环境进行调研。


金湖湿地寻蜕变之方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枝江市金湖国家湿地公园,体悟学习金湖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访谈中,队员们了解了构建污水管网系统、恢复自然河漫滩、栽植多层次植物隔离带、恢复健康水文过程等重要措施为主体的金湖生态建设模式。通过问卷调查,队员们还向市民和游客们了解了枝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情况和满意度。


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从曾经水体阻隔、环境恶化的精养鱼塘,到现在水美鱼跃、荷蒲留香的国家湿地公园,金湖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下实现华丽蜕变。同时,金湖的发展模式也为长江中下游浅水型湖泊综合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月季园里探发展之路


15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探寻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农商”的融合发展模式。



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平介绍了枫林月季园的打造过程。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曹店村将农业资源与产业转型充分融合,既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也促进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村民广泛参与,共享生态振兴的红利。村里依托开阔平坦的地势地貌,引入市场主体,将当地因老龄化严重而抛荒的300多亩土地,发展成以月季花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与加工产业。


走访过程中,李传平谈到,如今线上办公的普及,促使基层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鲜血液”,还是能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助力基层发展,将现代文明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年轻力量”。队员们深深感受到在实现“全国文明村”建设的进程中,基层干部和村民自治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


示范村中悟富农之道


7月16日,实践队来到枝江市仙女镇,了解向巷村从建档立卡贫困村迈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行列,真正实现兴村富农的过程。


据向巷村党支部书记周代年介绍,他结合自身经商经历,与村民们探索了出符合村情实际的“村社一体”发展思路和“九奖九惩”管理办法,即以积分制方式确立村规民约,同时立足特色农业,深耕肉牛、柑橘两大产业,绘制出村情民情、便民服务、发展规划三张“活地图”。访谈中,周代年展示了村级线上积分事务管理平台,特别介绍了“一坑二桶三上门”政策。队员们纷纷感叹,这些创新措施不仅调动了农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改善了村容村貌、提振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实践队还参观了该村建设部分优秀成果,如吉吉主题公园、牛牛牧场、吉吉村露营基地等,深切领悟到乡村创新治理产生的重大作用。


“两山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活动结束后,参加调研的公管学子表示,更加理解了“两山理论”的深刻涵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湿地公园小分队成员余锁湘谈到,走进金湖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详细讲述了这片土地由鱼塘荒地到如今鲜花满园的巨大变化,几十名游客也诉说着这巨大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惊喜。我们真实地体会到了生态振兴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明白了真正的改变不在书本上、不在图片里,而应在群众的现实生活中、眼里和心里。


曹店村小分队成员阳乐谈到,我们满怀期待去探寻新闻报道中乡村治理在现实中的样子,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乡贤助力发展和村民和谐融洽,而此行的经历却远不止于此。我们看见了一位心系民众的村支书细数村里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以及他对于群众和乡村治理的现实理解与现实行动。身为公管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接地气、更有泥土气,要更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在广阔天地中感受中国之治的生机与活力,有所感知,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向巷村小分队成员刘宏炜谈到,出发前我们文字介绍中了解了向巷村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历程。在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创新治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带来的巨大改变。“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贡献智慧力量的航标。


(图片由公共管理学院“稻香催新酿,鱼米留故乡”暑期支教社会实践队提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