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岩松有本书,名叫《痛并快乐着》,套用一下,做辅导员将近两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学生工作的琐碎;快乐,则是因为他无限的创意获得的成就感。他就是2004年优秀辅导员——水电学院02、03级辅导员杨鹏。
创意一:规划——批改——规划
军训期间,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让他们尽快从“以老师管理为主、学习书本知识”的高中生转变为“以自我管理为主、学习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大学生,杨鹏实施了他的第一个“创意”:让所有学生交一份“作业”——给自己的大学四年做个规划。国庆期间,他组织各班的班主任,对每一份“规划”认真阅读,并将自己的意见写在旁边。当他拿到批改过的规划书后,又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第二次批改。几天后,精心批改过的“规划”送回学生手中。规划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杨鹏让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时,结合自身情况,重新修改规划,他们再做批改。“如此循环反复,一方面我们能随时了解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自信心。”杨鹏说。
创意二:班级“承包”活动
针对大学生日益淡薄班级意识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的精神,杨鹏推出了他的第二个“创意”——活动让班级来承办。学校和学院举办的活动,由校学生会和各学院团学联承办,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而这样得到锻炼的永远也只有少量的学生干部。“让班级来承办活动,势必要动用班上所有的同学,全班参与,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杨鹏介绍说,水电学院的迎新晚会、卡拉OK赛、羽毛球赛都是由班级承办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意三:传递爱心火炬
爱心教育永远是大学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将爱心教育落实,给父母洗脚可以说是一大创举,而杨鹏把爱心从个人向大众推广。这就是他的第三个“创意”——吴天祥小组义务家教服务队。水电学院03级优秀贫困大学生王喜庆,给《武汉晚报》写信,希望可以通过报社找一名家庭贫困的中学生,给其做免费家教。杨鹏觉得“一枝独秀不是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于是联合能源学院和化学系,把王喜庆的事情在同学中宣传,让愿意参加义务家教的学生报名,组成吴天祥小组义务家教服务队。目前,已有30多名学生加入。
创意四:教师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
杨鹏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党支部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而且也是教师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而且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知识的教授中。辅导员应该依靠教师的力量,并且引导教师的参与,让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他们的职责。
“将学生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而不只是当作职业来做。”这是杨鹏的心声,也是他行动的体现,如今他无限的创意已经在学生工作中划下了深深的痕迹,他自己也从中体会到无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