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访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教授
发布时间:2002.10.23

来源:宣传部 编辑: 浏览次数:

         跟踪前沿 重点突破 ——访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教授

                              校报记者 王芯

    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院能迅速发展,与确立正确的发展方针是分不开的。去年,学院在确定十五发展规划时,进一步明确了一种思想:即经济学院要在总体规模上与国内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专门化的财经大学的经济学院“攀比”,既是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学院不能走“大而全”的发展之路,只能选择跟踪国际学术前沿,“重点突破,以质取胜”的发展“捷径”,才能后来居上。

    具体地说,经济学院要坚持经济、金融、贸易“三位一体”,打好“两张牌”。首先要重点发展西方经济学及数量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这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其他二级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学院比较有优势的学科。通过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打好“国际牌”。其次,必须加快发展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这两个二级应用学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打好“中西部牌”,着重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和贸易业大发展,特别是武汉建立华中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服务。

    目标确定了,思路理清了,工作也就顺了。2001年,经济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科研经费近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权威杂志2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近期,该院将获准组建我校第一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

    徐长生教授告诉记者,经济学院要加速发展,还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一是大力培养和支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该院现有10余名中青年教授,但远未达到像张培刚教授和林少宫教授那样的学术地位,这些中青年教授的学术知名度尚待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师中已有10名博士,20名在职博士生,还有15位中青年教师未攻读博士学位,实现教师队伍“博士化”还需加大力度。为此,学院将尽力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条件。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一直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许多同行保持学术联系。近两年来,学院与国内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十分频繁,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但这离“国际化”的要求还不够。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并增强院内的学术氛围。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