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才优势
推动学科建设
——访人文学院院长张曙光教授
校报记者 钱海涛
近几年,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校的哲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术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增长迅速,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社会认识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生存哲学、科技哲学、应用伦理学等方面,成绩斐然。
据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曙光教授介绍近几年,哲学系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整合队伍,汇聚了一批英才。哲学系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师中有12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比例的36%,另有4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哲学系教师队伍的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教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哲学学科也因此完成了从公共课性质的哲学系向兼有公共课教学功能的专业哲学系的转型。
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极大地推动了哲学学科的科研活动。以欧阳康、张曙光、殷正坤、宋子良、钟书华、邹诗鹏、吴宁、张廷国、马天俊、万小龙、高秉江、李耀南等为代表的学术骨干,都先后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2001年,哲学系出版专著12部,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121篇,其中30篇是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据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统计,2000年,哲学系发表论文被转载率居全国高校第10位。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也有较大的增长。2001与2002年两年间,哲学系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软科学项目4项,福特基金项目1项,获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成果奖6项。
目前哲学系设有三个硕士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近80人。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特别是由欧阳康教授领衔的社会认识论研究,由张曙光教授、邹诗鹏教授领衔的生存论哲学研究,以殷正坤教授、李思孟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哲学、科技史研究,以宋子良教授、钟书华教授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两个博士学位点。同时,哲学系也在对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几个二级学科进行大力建设。在西方现象学研究方面,已经出现非常可喜的势头,形成了一支年轻的研究团队,取得不少的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同仁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哲学系新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