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团 丁楚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静水流深,厚积薄发;爱我所爱,奔赴山海。”这是“校三标”、材料学院电子封装技术2102班陶江月在华科大度过日日夜夜后的心声。自踏入专业大门,她便以“制造强国,材料先行”为信念,不断鞭策自己,追求卓越,立志成为新时代杰出的材料人。

分秒成金,高效制胜
穿梭于教学楼,凝神于实验室,潜心于图书馆……陶江月熟练地切换任务,亮起的电脑屏幕上有条理地展示着当前正在进行的任务:推进的论文稿、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以及修改中的项目策划。高效,是她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陶江月致力于夯实专业基础,也积极参与科研竞赛,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多方面锻炼自己。优异的成绩、亮眼的奖项、各样的荣誉便是她努力的证明:50多门课程成绩90+,多门核心课程95+;通过全国计算机四级认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技术前沿追踪”获结题优秀;以学生一作完成一项专利“一种3D打印掺铜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结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并已授权;获国家奖学金、获评“民族之星”“校三标”……
制定周密计划、按需及时调整便是陶江月时间管理的密码。她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划分优先级并设定明确的时间段。完成当日任务后,她坚持提前规划明日需完成的任务,确保其稳步推进。她也养成了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定期复习知识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保持专注力以及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等学习习惯。“想要持续高效推进的话,偶尔休息也很有必要。有时候我会在晚上6:00到7:30这段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去世界城跳爵士,之后顺路到东八楼做实验,这样就不会在枯燥的推进计划的过程中懈怠。”规划有度,平衡有方,陶江月在优秀的道路上多线并行,行稳致远。
分秒成金,厚积薄发,每一份荣耀与成就的背后,都是她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她坚信,“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她深知,天赋与兴趣铺就了科研之路的基石,但唯有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定不移的信念,方能引领她走向更远的未来,实现心中的梦想。因此,她将时间利用到极致。

合作赋能,学科交融
“合作不是把任务切块,而是把能力相乘。”在省级大创项目“电子束成形抗菌椎间融合器的工艺调控研究”中,陶江月和材料学院的同学们希望做出既符合医学标准,性能又好的椎间融合器。他们通过学院间交流,开始了与同济医学院的合作,联合医学深耕生物植入骨领域。术业有专攻,陶江月所在的材料团队擅长材料科学,医学院的同学们更加了解医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次商讨,他们确定了实验内容:对3D打印多孔掺铜钛合金的材料性能与植入体多孔结构设计进行研究,采用 SEBM(选区电子束烧结)技术设计一款掺铜钛合金的前路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因此,医学院同学专研人体结构、生物相容性以及临床应用,材料学院同学负责选材料、设计及3D打印。
科研无坦途,前行非易事。实验的一大难点便是3D打印样品、做力学测试后返回调整结构参数。这个过程技术难度大、时间长,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都特别高。秉承合作先行的观念,陶江月和同学们与同济医学院保持紧密联系,一起制定实验计划和时间表,保证任务的即时跟进。此外,他们还常常找导师和实验室的老师们请教,用其经验和资源来优化实验方案。将掺铜钛合金材料磨成粉末,再将椎间融合器建模文件导入Sebm机器,打印出样品,进行“弹性模量”疲劳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椎间融合器的合金比例及建模文件……反反复复,夜以继日,他们最终成功设计制造了一款既符合医学标准,性能又好的椎间融合器,并完成专利申请,还进一步攻克了术后感染难题。
项目的成功,是精雕细研的硕果,也是聚心凝力的回馈。“这次经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各有所长、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同心同德,一群人的热爱与坚持汇集,成就了卓越。

赤诚献爱,志愿燃情
“累计担任4项学生工作职务,志愿服务时长248小时……”在追求全面发展的征途中,陶江月的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经历同样精彩。作为学院安全员、社委会部门负责人及资助委员,她热心参与学院与班级建设,竭力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她积极响应大学生“三下乡”号召,深入探索乡村振兴之道,并获“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2022年暑假,她参与“于滇池边的寻花之旅-云南昆明晋宁鲜花电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活动,调研当地直播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情况,探究其直播销售模式对于当地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促进效果。陶江月参观了鲜花合作社的生产线、科创中心与种植基地,寻访了鲜花市场,也调研了多家农户,采访了花寻多肉的主播。研发、商户、顾客,多视角的转换,让她对鲜花电商直播的价值转译有了深刻的认知,感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陶江月的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付出与奉献,而是以热爱为火种,点燃温情的光亮。她赤诚地献出爱心,将青春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份用热爱浇灌出的卓越,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对于未来,陶江月计划专注于二维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的研究,期望能够在这一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自己未来在学术界或产业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将立足书本,躬身实践,立志成为有温度的科研攻关者和怀温情的科学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陶江月目光炯炯,誓言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