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教授民俗学家同台共话江城历史建筑保护
发布时间:2006.11.09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春雷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康雄鑫  报道)11月8日晚,我校建筑学教授、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委员张良皋老先生,武汉著名民俗学家刘谦定先生同台,共同为广大华科学子奉献了一场以《武汉文化名城和历史建筑保护》为主题的讲座。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名存实亡”,张良皋先生用这句话开始了对自己的介绍。随后他开始回顾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历史渊源。 

    武汉自盘龙城青铜文化至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孕育了两大文化:楚文化和首义文化。张良皋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的根源自汉文化,而汉文化则源自楚文化。三国时期的争夺焦点、明清四大镇之一等等无不说明了武汉从古至今重要的军事经济地位。
 
    “我的爱好是玩房子”,刘谦定先生以这样的自我介绍开始了他对武汉古建筑风雨历程的讲述。汉口古城墙拆毁于1907年,武昌、汉阳古城拆毁于1927年。武汉的古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破坏;后来北伐、抗日战火不断,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摧残,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改建,武汉的老建筑已所剩无几。 “现在武汉幸存的古建筑仅有7处。”刘先生痛心疾首的告诉大家。 

    随后,张良皋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以及专业的视角为大家展示了世界各地古建筑群的保护状况。他指出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并不矛盾,相反如果保护开发得当会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张老先生告诉大家,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就反映在它的建筑上。接着他以古画为喻,“现在把唐寅的古画拿来漂白后画上再漂亮的图案都会使画变得一文不值”,他对现今某些开发商为了追逐利益,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无视古建筑的文化价值表示了愤慨。 

    接着,他们一同讲述了武汉白沙洲卢家民居的巨大价值,对其被毁表示了扼腕叹息,并称其为城市历史遗产的一次毁灭性浩劫。 

   最后,他们向大家推荐了罗时汉先生的《白沙洲芦家》。这部作品以白沙洲芦家几百年的兴衰为主线,讲述了武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历史沧桑。他们呼吁大家都能为保护古建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要“让后代客观的笔对我们的描述过于犀利” 。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