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民新 摄
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瑾)11月9日至10日,“工程教育研究与工程教育改革”主题论坛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来自100余所学校及教育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代表,围绕工程教育研究与工程教育改革这两个我国工程教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研讨。
校长李培根院士代表学校和编辑部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一局局长谢冰玉、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分别致词,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表示祝贺。教科院院长张应强教授主持开幕式。
据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巨大,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适合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我国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是新时期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工程教育改革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成功实践的示范,工程教育研究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总结了我国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初步阐释了工程教育的本质特点、基本规律和相关概念,并提出结合中国工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国外工程教育研究的前沿探索,建立高等工程教育学的任务。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余寿文教授探讨了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目标与分类分层推进策略。
UNESCO中国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査建中教授认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必须面向职场需求。
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在对我国大学工程专业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工程专业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
重庆大学副校长李茂国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工程人才培养问题。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则结合汕头大学的实践,深入分析了基于学习产出的工程教育模式。
浙江大学王沛民教授回顾了中国工程教育研究从式微到复兴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厘清概念、矫正认知、辨析方向上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姜嘉乐发表了创刊三十周年感言,感谢一路支持期刊发展的领导、编委、作者、读者和广大师生。他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回顾了杂志两度攀高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办一份有用、有料、有品的学术期刊的愿景,并期待在未来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道路中继续尽绵薄之力、效作嫁之劳。
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我校共同主办,教科院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承办,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创刊,1998年被新成立的工程院教育委员荣选为会刊。三十年来,在教育部和工程院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杂志以老编委会为基础,建立顾问委员会,请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同时按照以实证性学术研究为主的工作班子的标准,建立新的编委会。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吸引了中国工程教育界的众多顶尖专家为它撰稿,刊载了中国绝大部分最好的工程教育研究论文和许多影响深远的其他高水平教育研究论文,极大地提升了杂志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