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月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解读嫦娥工程
发布时间:2006.11.25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编辑:张春雷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曹云 尹辉 摄影报道)11月24日晚,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广大的学生做了一场“中国的月球探测”的科普讲座,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工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他旁征博引的讲解和幽默的语言赢得大家阵阵的掌声, 中间不时插入的视频短片,给大家以直观的感受,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嫦娥待飞天 实现国人登月梦想

龙乐豪介绍道中国的探月项目是以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命名,嫦娥工程是中国月球探测活动的人性化名称,是首次脱离地球之旅。嫦娥工程经过十年的酝酿,在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

“月球是人类的天然空间站和资源宝库,对宇宙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公布自己的空间探测计划,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也要在其间占有一席之地。”龙乐豪的一席话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在2003年中国首次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后,中国月球探测项目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月球探测工程一共分为四阶段,在第一阶段中2007年3至4月将发射“嫦娥一号”,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形象、评估月球土壤的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等;第二阶段是2011年―2013年间进行的嫦娥二期工程,“嫦娥二号”将实现机器人软着陆巡视勘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2017年,在第三阶段嫦娥三期工程便可进行机器人月面取样返回工作;2024年的嫦娥四期工程,中国航天员将可执行登月返回任务。

据龙乐豪院士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相关的论证,有可能使月球探测工程中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合并,从而使中国的宇航员最早在2017年踏上月球,实现环绕中国人心中多年的月球之旅的梦想。

克服艰难 进行高起点探测

月球探测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技术难题,虽然很多国家公布了计划,但进程却十分缓慢。从1958到2003年,全球共发射113次月球探测仪器,但成功率仅有49.56%。龙乐豪院士称,“嫦娥一号”的研究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四大难点,即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目前,这些难点已经圆满解决,各项试验正按照原计划进行。

月球探测可分为掠月探测、环月探测、软着陆探测、取样返回探测、载人登月探测五种形式。我国克服种种技术难关,决定“嫦娥一号”以技术起点高的环月探测为方式进行月球探测。龙乐豪院士还比较了单处交会和双处交会这两种探测仪飞行模式,指出我国在月球探测中将采取更为经济可靠的单处交会模式。

“嫦娥从此不寂寞,广寒期盼故乡人”,龙乐豪院士希望我校学子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勤奋务实 做合格的航天人

随后进行的提问环节中,当有同学问到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龙乐豪院士回忆道,早期时,由于信息闭塞、资料不多,在一些火箭发射失败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原因并凝聚团队,这些都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发扬不怕苦的航天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他讲道作为航天人最重要的品质是爱国、热爱自己的事业,同时还要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工作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大学毕业意味着责任,希望你们准备好承担历史重任,择业时少一些茫然与浪漫,多一些理智与实际。希望中国的阿姆斯特朗、现代嫦娥能在你们中间产生。”龙乐豪院士饱含深情的寄语使大家体会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

相关链接: “中航天集团CASC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