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师生强烈反响
发布时间:2019.03.19

来源:宣传部 编辑:粟晓丽 浏览次数:2190

新闻网综合讯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师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会议精神,对会议召开非常振奋,对思政课建设充满期待,纷纷表示将在继承与创新中继续认真讲好思政课、积极学好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教授表示,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有了极大改善,“深度中国”课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这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谆谆教诲也将鞭策广大思政课教师,以更饱满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之中。他建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需不断改进,以创新求实效。其一,理念创新。不应仅仅用一般学科的标准来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水平,避免出现“科研论文强,课堂教学水”的悖论。其二,机制创新。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是整合的,教学中能否有一个机制或课程完成“总-分-总”的逻辑闭环,避免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其三,组织创新。必须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物理距离,能否建立一个师生之间真正有效的情感与思想交流的平台,避免出现”线上冷冰冰,线下一对多“的茫然。


法学院党委书记聂清斌认为,总书记的讲话,视野宽广,深刻洞察人才培养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强调从思想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入手,立足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学校要发挥院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既抓思政课程,也抓课程思政,把“四个自信”的有力支撑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力量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旗帜鲜明、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搞好课堂教学。思政教育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确保真善美的种子在处于“拔节孕穗期”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开花,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李毅认为,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思想丰富、个性鲜明、正值青春年华的莘莘学子,他们大多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了解社会,正是三观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些孩子能否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课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讲政治”,让孩子们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保持政治清醒;要“讲情怀”,让孩子们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牢记共和国的红色根基;要“讲方法”,切合实际,思想丰富,形式新颖,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李毅也表示,作为院系党委书记,她将和院长带头开讲,带头听思政课,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个人授课水平,讲好思政课;同时鼓励党政班子成员上思政课,引导全院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引导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在服务中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邹旭怡谈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及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台,思政课教师应当带领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引领青年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中,助力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色和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船海学院党委副书记谢宇翔谈到,作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一员,学习了讲话精神以后,既感到人心更加振奋,又感到责任更加重大。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家国情怀的培养,要让学生立大志、做大事、育大德、怀大爱。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关键在于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遵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18字要求,“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六个相统一”上好思政课,把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要让思政课在专业教育中生根发芽。要培养船海学子从入学的第一堂课起,就明确为祖国的船舶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兴船报国,把自己的人生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蓝色海洋上,为加快实现海洋强国梦而奋斗。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韩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对于我们的具体工作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梦的实现从根本上而言是需要人来实现的,而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人才是高校工作的基石和重中之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行胜于言”地践行党员标准,并遵循思政规律,研究新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加强政治信念树立,让学生从内心建立起对国家兴盛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能源学院学工组组长、辅导员罗迪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本分,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看家本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辅导员充分发挥离学生最近、与学生最亲的岗位优势,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能力,走上形势与政策课的讲台,组建辅导员理论宣讲团队,成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实践小组,用鲜活的案例、身边的故事、翔实的数据讲好中国故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更高了。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提升素质能力,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规学院2018级本科生马尊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深感幸运。因为学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也有老师带领我们去做实地调研,从而加深我们对这些理论和思想的理解。学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开办的“讲好华中大故事”就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让我们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想的真善美,获益匪浅。


生命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雪菲说,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政治观念的形成,都与思政课堂密切相关,思政课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要求,党和国家关心关切青少年成长的坚定信念,也是培养政治立场正确坚定、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的具体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重视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生王健说,读完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一个字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那就是“魂”。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铸魂,要塑造学生的挺拔灵魂。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有灵魂的卓越。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强调铸魂,培养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灵魂。我们也希望,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注意方式方法,能够用中国话讲好马克思主义,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科院2018级硕士生敖鑫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高校思政课本质上是做学生的工作,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我们真诚地希望,思政课教育能做到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既能做到以高的政治站位帮助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又能以学生喜欢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让思政课的效果如源头活水源源不绝。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