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粟晓丽
在华中科技大学,最引以为傲的,是一届届厚德励志、勤学致远的学生;最值得尊敬的,是一批批笃志学问、潜心育人的老师。华中大的学生、老师与学校,是休戚与共的发展共同体。
那么,当前华中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营造、后勤服务做得怎么样?身处其中的学子们感受如何?又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图为学生代表齐聚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期校长有约座谈会。)
5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期校长有约座谈会在八号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张岚、郑宇、崔传哲、吕博文、王知山、迪力夏提·艾合麦提、黄晶、彭陈万里、田俊豪、颜睿、毛文超、缪歆瑶、郭自清、陈颖旭、彭玉桂、慈梦珂、彭泽龙、谢家钊、贾林和张谦等20名来自各层次各群体的学生代表,抛出近80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
校长李元元,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副校长梁茜,与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研究生院、校团委、教务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同济医学院、总务长办公室、保卫处、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图书馆、后勤集团、艺术教育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现场接题,细致回复。一种近距离倾听和交流的暖意流淌在华中大师生之间。
将铁打的营盘建设得更美
(图为治理后的湖溪河流水潺潺,风景如画。)
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如何?喻园大道何时通行?韵苑生活区如何规划?怎样解决同济校区教学设施短缺问题?怎样改善博士生公寓不足的状况?……身处校园,校园就是学子们的家,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学子们很是关心。从喻家山下到硚口区,从教学设施到道路建设,学子们逐一陈述所见所思,希望为家的建设出谋献策、添砖加瓦。
——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属于武汉市四水共治重点项目,整个投资接近7个亿,治理重点在于污水与雨水的分离。治理完成后,这里将是一条有水有堤的景观河,将成为校园一景。
——目前喻园大道施工项目主要是湖溪河上的喻园大道跨河桥,学校将督促施工方尽量克服所有困难,确保在5月28日开通。
——按照整体规划,东校区的人口密度将会增长,学校计划在东校区建一个集餐饮、生活服务、学生社区、学生宿舍于一体的大型学生生活服务综合体。
——同济医学院受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扩建困难。学校将积极与地方沟通,进行地上地下整体规划,逐步优化教学设施空间布局和效能。
——学校正在委托中国规划院进行校园整体规划,将采取提高增量、整合修缮、管理改革等举措,合理设计用房布局,改善博士生公寓的条件。
李元元、马小洁、同济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邓静萍、总务长办公室主任顾国强详细解释了相关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发布滞后问题予以致歉,表示今后在一些大型工程开工之前,将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告知同学们,也希望同学们多多理解施工过程中带来的诸多不便,为共建美丽校园而克服暂时性的困难。
李元元说:“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校园就是‘铁打的营盘’,是我们出走多远都能找回的根。学校规划美好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能完成的,需要时间和过程,希望同学们了解情况以后,理解学校,也加强宣传,告知更多的同学。”
让学生享有更好的大学教育
能否让本科生进行自由选课?能否开设通宵自习室?思政课的教学能否开通网络课堂、增加实践环节?能否进一步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和英语类课程?能否在同济医学院开设更多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能否对研究生的学术业绩给予奖励?……华中大学子爱学、求学、乐学的学术追求接续相传,与会学生代表的提问几乎都与学习有关。
——目前还不能做到让本科生自由选课,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师资源分配、课程资源补充等多项内容,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讨论证。
——对于通宵自习室,学校当前的态度是不赞同、不鼓励、不支持。身为老师和家长,学校都希望同学们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劳逸结合。
(图为“深度中国”第三季收官,“我为祖国献计策”优秀论文获奖学子发表感言。)
——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深度中国”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入选了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但思政课的实践环节落实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度。
(图为机械学院iRobotCNC团队在共融机器人挑战赛中荣获“双臂协作机器人”项目冠军。)
——要将启明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经验推广到更多有能力施行的学院,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不是应付考试,而是要真正把英语用起来,要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培养。
——对同济医学院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设现状要进行调研,要做到有合适的课程讲授,有适量的学生听课,提高课程到达率。
——研究生对学校的学术贡献力应该肯定,学校正在制定专门的激励方案,引导更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潜心科研、产出成果。
李元元、梁茜、教务处处长陈刚、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就同学们关心的各项教育教学举措进行了具体说明。
李元元说:“‘学在华中大’的美誉是一代又一代华中大人共同打造的品牌。当前学校正在推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践行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回归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让全体华中大学子享有更好的大学教育。”
让每个学生得到艺术熏陶
希望学校制定相应举措,营造更浓厚的阅读氛围;希望艺术教育能覆盖更多的同学;希望打造更富有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希望提高校园文化产品的丰富度;希望同济医学院组织更多的艺术教育活动;希望引进更多的艺术教育老师;希望增添必要的音乐教学器材……华中大学子不仅是潜心求学的“理工男”,更是追求学术与艺术共进步的全面发展之才,也有着对艺术素养的深深渴求。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新年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
李元元非常理解同学们的这份渴求。他说:“科学与艺术是相融相通、相辅相成、相互感染的,每个青年对艺术的追求都源于自然与本真。”
李元元告诉同学们,目前艺术教育中心的教学能力有限,不能将艺术教育惠及每一名华中大学子。为此,学校正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已经成立了体育学院,正在筹划设立艺术学院,其目的就是要让华中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和一到两项音乐技能,从而不断提升人文情怀和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这些资源也将延伸到同济医学院,让全体华中大学子都得到艺术熏陶。
而此前,李元元在对相关文科院系进行调研后,已经要求相关院系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全校学子阅读经典、体味美文、提升修养,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校党委宣传部也正在进行学校文化产品创作工作,内容涵盖有形的文化产品到无形的文化产品。
(图为“东风本田杯”2019华中科技大学春季长跑节暨华中地区MBA健康跑鸣枪起跑。)
李元元说:“希望多年以后,当你们拿起校徽、唱起校歌时,都能回忆起母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还在倾听更多的心声
学校还将启动哪些重大建设项目?第四次学代会的提案有哪些?有些部门的网站信息还很陈旧,检索起来很不方便……与会同学直言不讳,希望进一步拓宽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对此,李元元说:“了解到同学对学校的每个发展变化都很关心,我们很是欣慰。学校将从工作机制等方面予以改进,请学工部门牵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及时的信息发布,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避免‘信息短路’,积极吸纳同学们爱校治校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华中大学子在第二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捧回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居全国高校之首。)
华中大学子敢于竞争善于转化,但在创业过程中也存在势单力薄等问题,希望学校给予更多的普适性创业支持。正走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学子,向学校提出如此愿望。
对此,李元元说:“创新创业是华中大的一张名片。在青年学子创业需要关心时,学校给予关心和支持,实际上就是关心学校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关爱创业学子和校友,根据他们的所需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理性地去闯去干。”
(图为新闻学院2018届硕士吴金伟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张家界市溪口镇做选调生,积极帮助当地发展教育,服务留守儿童。)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希望继续得到母校的发展指导;选择去艰苦环境就业锻炼的学生,如选调生等,更希望得到母校的帮助和支持。见到了在基层就业的伙伴的困难,博士生代表向学校发出请求。
对此,李元元说:“党有号召,华中大学子和校友就有行动,华中大为你们骄傲,华中大也永远是你们成长发展的强大后盾。学校将进一步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机制,力争打造高质量的就业指导。”
同济医学院的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影响了同学们的生活和休息,希望学校采取措施予以改善。同济医学院的学生代表希望拥有更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道出其中的困扰。
对此,李元元说:“学校将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比比谁更爱华中大
(图为鸟瞰华中大校园,绿意昂然,朝气蓬勃。)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李元元颇为感慨地说:“从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学校的热爱,而且是理性的热爱。谢谢同学们!”
李元元语重心长地说道,华中大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也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大学。每一名华中大人,都是华中大砥砺奋进的建设者和见证者,都应该为了华中大更加美好而奋斗。每一名教职员工都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每一名华中大学子都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自身做起,继承并发扬华中大的优良传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务实的态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李元元认为华中大到处都孕育着发展的生机。“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华中大的发展前景将无限美好。”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期校长有约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记者 朱必勇 摄
于是,李元元提议,和同学们来一场比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比比谁更爱华中大。在场同学们纷纷应战。一颗颗火热的青春之心,在华中大追求卓越的征程上强劲搏动,激昂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