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正酣,疫情防控无论前方还是后方,学校统一战线成员都在立足本职,发挥优势,奋力拼搏,贡献力量。让我们走进7位统一战线成员,听听他们与“疫”战斗的故事。
致公党华中大委员会委员、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疗主任童巧霞:相信我们!相信自己!
童巧霞(右一)与大家商量治疗方案
感染科隔离病房收治的都是确诊或疑似的重症病人。由于人手严重不足,全院医生轮换在这里工作,只有童巧霞是常驻。为避免别人有感染的风险,所在病区病人的咽式采样,都是她一人操作。
病房里,医护人员密不透风的隔离衣每天一穿就是几个小时。童巧霞带领科室人员坚守岗位,用精湛技术与大爱鼓励每位患者。
2月6日,查房传来好消息:有2名重症患者治愈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大家都很欣慰。童巧霞鼓舞患者:“相信我们!相信自己!”
农工党党员、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樊红:舍小家保大家!
1月24日(大年三十)在座椅上睡着的樊红
樊红于2019年1月底赴美国学习一年,2020年1月17日回国。到达武汉第二天就来医院报道,顾不上倒时差,顾不上考虑自身安危,更顾不上与家人团聚,立即投入发热门诊的战斗中。1月20日,协和医院发热门诊留观区A4正式接诊,当天就收治近30位患者,之后更是迅速满员。
一个新的病区,又是一个专门收治高度疑似新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病区,工作千头万绪。从1月20日至今,樊红几乎24小时守在病区,偶尔到附近爱心人士提供的酒店房间歇歇脚,睡个囫囵觉。
九三学社社员、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刘栋:我是一名一线医技工作者,此时我必须站出来!
刘栋在发热门诊CT室
按照标准,隔离衣应该每6个小时更换一次,为了尽可能为更多的患者做检查、减少病人等待时间,刘栋自己延长更换隔离衣的时间。“虽然隔离衣里面已经汗透,但为了更快的将病人结果反馈给临床,我宁愿冒这个风险。”刘栋表示自己心中也会忐忑,但看到检查室外每个人焦急的眼神,“我觉得这是值得的”“虽然我有自己的家庭,有年幼的孩子,但我更是一名一线医技工作者,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刘栋说。
无党派人士、校知联会副会长、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王琳教授: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开展核酸检测
2020年1月,附属协和医院在省内率先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创造条件及时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协助临床决策,帮助加快疑似新型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王琳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抽调科室骨干加强力量每天三班倒加快检测工作进程。工作人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以及和亲人团聚的机会,迅速投入到紧张工作中。该检测项目的开展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快捷灵敏的检测,加快了疑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程,受到了患者、医护人员的欢迎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无党派人士、校知联会副会长、新闻学院教授陈先红:发挥专业优势 助战疫情防控
了解到疫情中的医务人员物资紧缺,大年三十,陈先红个人捐款3000元支援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购买医护物资,并在大年三十和初一,发动自己的硕博学生、校友以及海内外学者进行募捐,短短2天内共筹得善款46,889.17元人民币,第一时间捐给了附属同济医院,长江日报在1月27日版对此做了专题报道。
作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会长,陈先红教授以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名义发起倡议书,呼吁全国学者积极行动起来,把信心和希望送给社会大众,把意见和建议通过政协的“社情民意”通道传递给相关政府部门。陈先红教授本人撰写的《关于加强“积极预防治”战略部署,尽快向疫区居民派发特制中药包的建议》《关于克服方舱医院集中收治隐患的建议》被作为信息专报递送省抗疫指挥部。此外,作为网络界人士分会会长,陈先红率领省网联会向省网络界代表人士发出《携手筑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阵地》倡议书,引导舆论正能量。
农工党梨园支部副主委、附属梨园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曾劲:为抗“疫”一线做好药品保障
曾劲(右)在医院药库分发药品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药库作为一线“子弹库”,随时要保障需求。曾劲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守岗位,除保证药品运送,他还担负药剂科接收捐赠药品及防护用品任务。不论早晚,随叫随到,曾劲没有丝毫怨言。他表示,“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的战役面前,再辛苦也是应该的。”
致公党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主委、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教授王学仁:五天连发六条紧急提案
王学仁利用休息时间加班撰写紧急提案
大疫当前,全民奋战。在医院紧张的工作之余,王学仁高度关注战疫情况,针对武汉市防控疫情举措,2月2日至6日五天连发《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紧急建议》《关于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积极应对舆情的紧急建议》等六条紧急提案,以特殊方式同病毒作战。迄今为止,王学仁已经写下了十余条紧急提案提交至致公党省委会。
(信息来源:农工党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致公党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九三学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附属协和医院党委、附属同济医院党委、附属梨园医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