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坚守一线】国内顶级心肺专家联手肺移植 协和医院核酸转阴患者重启呼吸
发布时间:2020.05.10

来源:协和医院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聂文闻 吴立志 陈有为 彭锦弦)日前,全球使用人工肺膜(ECMO)术前辅助时间最长——73天,新冠肺炎核酸转阴、不可逆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的患者刘强(化名),已脱离生命支持的ECMO,依靠植入的双肺在辅助下自主呼吸。5月8日,他神志清醒,对着医生的手机屏幕,竖起大拇指,为移植团队点赞。



4月24日,以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教授与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为首的,协和医院十余名来自心脏大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胸外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挑战极限,成功完成湖北省首批COVID-19转阴后期肺纤维化的双肺移植手术。经过移植专家团队五个半小时的奋战,来自山东的双肺重新在54岁刘强的胸腔内重启,再次打通呼吸通道。经过14天的术后管理及康复治疗,他的生命得以重生。



本着“应治尽治”原则,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高度重视对包括刘强在内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国家卫健委协调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参与指导,协和医院十余个学科百余位专家团队合力救治与术后管理,刘强闯过重重难关。


国家卫健委监察专员焦雅辉在谈到本次肺移植手术时说:“这次肺移植手术,充分体现我们努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生命的使命,即尽最大的能力,不惜一切代价的挽救患者。”


家中“顶梁柱”遭遇新冠病毒


1月底,刘强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发热的症状,当时自以为得了“感冒”。很快,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一度呼吸困难。


4月11日,刘强辗转于多家医院后转到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定点医院——协和西院区。情况似乎不可挽回的越变越差,吸氧、无创通气、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最后使用ECMO。西院重症医学科(ICU)邹晓静、心血管内科周子华等多学科专家为他想尽各种办法——尝试了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康复期血浆、俯卧位通气、纤支镜等各种治疗措施。终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了,但却出现了不可逆的广泛肺间质纤维化。


遭遇新冠病毒,刘强的肺功能不可逆,多器官已受到损伤,仅靠常规治疗已经无法维系生命,此时只有一线希望——肺移植。


国内顶级专家多次探讨肺移植手术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情形势下医疗救治的指示精神,采取一切手段提高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亡率,在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的指导下,一切以病人生命为主,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人一策”方案,精心策划、精心准备,医院对符合肺移植手术指征的危重症患者刘强制定了医疗救治专项工作方案。


来自国内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中心及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专家团队的等各相关领域20余位专家多次集结,探讨肺移植手术方案——国家卫健委马旭东副处长多次参与组织术前研究讨论;国家卫健委派驻协和医院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中大医院邱海波院长为首的专家团队初步评估:从新冠肺患者肺移植指征、疫情特殊时期手术安全实施方案、需进一步完善的资料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我们集中了医院40名肺移植相关专业的精干力量全力救治患者,术前做了大量细致的治疗与沟通工作。”董念国说。为确保此次肺移植手术顺利开展,术前,董念国率领的移植团队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反复讨论,并多次对手术方案进行严密设计。所有一切准备,只为让刘强延续生的希望。


刘强的生命迎来新的转机


协和医院成立了以董念国为总负责人的肺移植技术专家组,具体细分为手术组、麻醉组、ECMO组、术后管理组、手术护理团队组及术后护理团队组等。同期制定《协和医院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某某肺移植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协和医院肺移植工作流程》《协和医院肺移植手术后感控管理方案》。


术前,医护团队为刘强肺移植做一般情况改善,以减少术中感染,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等……还完善一系列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全身感染依据的筛查,各种配型试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评估等。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联系各实验室,在短短的几天内完善了几十项移植前检查。


幸运的是,刘强的检查结果都符合肺移植要求。移植随后通过了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论证,手术方案反复讨论和确认。



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一位山东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器官,患者捐赠的肺与刘强配型成功。4月23日肺移植评估组决定24日10:55国航CA8238的飞机飞武汉,但是因为疫情期间飞机取消,面临着供肺无法转运的困难。移植团队立即和国航取得联系告知这一情况后,国航紧急启动了绿色通道,重新开通了航班。终于在4月24日12:20抵达武汉机场,此时机场等待接肺的协和医院医务人员早已准备就绪,随即载着宝贵双肺的救护车一路驶入协和医院西院。


一场挑战极限的移植手术


当供体在飞机上转运抵达武汉途中,麻醉科武庆平教授团队已经同步开始为刘强进行麻醉。按照手术计划和安排,协和医院移植专家组组长董念国教授,联合江苏省陈静瑜教授,协和医院胸外科廖永德教授,浙大一附院韩威力教授全力参与的肺移植团队开始为患者准备手术:打开胸腔,吸尽胸腔积液……检查左侧胸腔无活动性出血后,专家团队将修整好的左供肺放入左侧胸腔,15:10吻合完毕,完成左肺移植,观察左肺扩张良好,无明显水肿后,16:55完成右肺移植。18:15手术顺利完成,安返ICU进一步治疗。


15F1B


让人欣喜的是,在同类手术中,本次手术患者出血量较少,耗时较短,且氧合情况良好,循环系统比较稳定。

“和往常不一样,这是一场挑战极限的移植手术!”董念国介绍道。穿上三层防护服、正压头套,再戴上放大镜,光手套就有4层,手术过程十分辛苦,5个半小时手术下来,他已全身湿透,精疲力竭。


“病人的凝血系统问题、肺部黏连等等问题,无疑给手术增加了许多难度。”董念国说。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患者术前情况非常复杂,他是目前全国使用呼吸机和术前ECMO辅助时间(73天)最长的新冠肺炎患者,术前治疗期间曾出现过败血症,随后较长时间较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还进行过透析治疗等……这都给肺移植手术以及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极大的挑战。


术后闯过层层险关迎来新生


董念国团队的史嘉玮、李平教授等医护人员在手术后几乎24小时守在病人身旁。在经过两次血块清除术、12次支气管镜检等,严格按照VVECMO管理规定,进行撤机尝试,于近日最终成功撤除ECMO。


由于刘强术前状态差、ECMO支持时间长、病情重,术后在无锡团队、浙二黄曼团队、协和董念国团队的协同作战下,克服了术后渗血、休克、感染、右心功能不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排异、血栓形成和栓塞、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营养不良等重重困难……刘强闯过层层险关,目前他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肺功能良好,能和医护人员主动交流,逐步康复中。


董念国介绍,本次肺移植术后难度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凝血功能异常;二是治疗时间长使之衰弱和药物耐受;三是肺移植恢复对心肺功能管理要求高;四是肺移植围术期感染和免疫都是各种器官移植中最严峻的。


刘强妻子激动地说,“他还活着便是我最大的幸运,感谢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位患者,也感谢每一位医生精湛的医术让刘强新生!”


(部分图片由新华社提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