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研究型部处,看看他们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0.06.10

来源: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编辑:向梦丹 浏览次数:

■ 记者 向梦丹  通讯员 郑炎雄


小到Huster实验时用的瓶瓶罐罐,大到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都要经他们之手。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研究的“顶天立地”,他们是第一道把关人。他们以“卓越工作,诗意生活”为目标,他们坚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机关部处。他们就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在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下,负责全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各项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进口科教用品减免税四个方面。近年来,各方面工作提质增效明显,捷报频传。


优化、强化、细化,提升工作业绩


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2018年12月,科技部财政部首次联合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华中大获评“优秀”,得分名列高校第一。2019年11月,华中大在该项评价考核中蝉联优秀,成绩再次位列高校榜首。




强化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进入国内第一方阵。2014年起,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批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实设处的职能之一。接到任务后,实设处迅速构建安全管理组织、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等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抓实5个一口清、安全软硬件支撑条件、安全预防等三个重点环节,形成“一三三管理模式”。在2018年11月教育部组织的“飞行检查”中,该项工作得到检查组专家好评,获得参评单位的最高等级评价。




细化各项管理工作,收获师生良好口碑。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学校机关和直属单位年度考核中,实设处连续进入优良行列;在校机关工作流程设计与再造竞赛中,实设处连续三届均有流程优化项目入围并获得表彰。



求变、求实、求效,创新管理举措


“个人岗位工作有哪些改进和提升?”这是实设处处长李震彪经常问职工的问题。近年来,实设处职工在年终工作总结时,都要基于“A-B两点对比法”(A点代表某项工作改进前的状态,B点代表改进后的状态),汇报本职岗位工作,比变化、比梯度、比高度。在求变求实求效的思维引导下,实设处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引领性的管理举措,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服务的便利性。


自助服务入校园,全年全天不间断。2017年6月前,全校各院系师生购置设备后的验收建账与财务报账,必须到实设处办公室现场排队办理设备资产标签、建账凭据等,很是耗时费力。2017年6月,实设处设计开发出全国高校第一家具有验收单据打印、资产标签打印等11项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这样的4台“机器人”在主校区师生服务中心、东校区师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医学院基医楼“上岗工作”,实现了“人不见面,业务照办”“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明确思路和对策,大仪共享显成效。费心、劳力、成效浅是几年前大仪共享面临的困境,如何找到破解“密钥”成为关键。设备管理团队巧借弗里德曼“花钱办事模型”,明确“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的思路和对策,开创了大仪共享的新局面。校级共享平台建设改 “脉冲式”投入为持续预算立项支持,分析测试中心设备得到升级加强,医科分中心得以创立;院系大仪共享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材料学院等多个单位院系级实体共享平台建设不断进步。全校大仪年使用机时达标率从2013年的55%攀升到2019年的92%;全校开放服务年收入从2013年的67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356万元,有效补偿了设备运行成本,支撑了可持续开放服务。




探索实行新方法,大仪论证得提速。之前,大仪论证报告提交和论证比较“碎片”,一年365天各个课题组随时提交随时论证,导致大仪购置统筹无章,效率低下。2018年,实设处开始探索实行“改个人申购论证为院系集中申购论证”,即由院系集中收集本单位所有教师一到两年的大仪购置需求,先进行院系内部统筹论证,通过后再进入学校层面的集中论证。这不仅有利于院系全面了解本单位的大仪需求数据与整合统筹,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长流水、碎片化”签字审核等事务,便于院系及学校大仪共享实体平台做大做好。




师生安全放首位,危废处置不摸黑。2018年前,由于危废运输车属于特种车辆,必须夜晚才可上高速行驶,学校按化学危废处置公司指令,常常“夜晚装车、夜晚出城”。这导致院系师生经常深夜加班,同时也存在有些化学试剂和废液辨识不清、易出事故等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团队开动脑筋、多次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在安全第一、程序规范、成本合理的原则下,改“夜晚到、夜晚走”为“夜晚到、白天装、夜晚走”模式,既保障了师生安全,也方便了院系工作。




科学规划做在前,决策参考少不了。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室建设是一流本科教学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其中足够的实验室面积是重要条件之一,但仍有院系存在教学实验室空间不足等问题。为了有“定量化”“实际化”“法规化”的需求分析依据,教学实验室管理团队主动作为,分析国家规定计算标准、教育部历年高校统计数据、院系自报需求数据,对比分析形成报告,为2019年学校本科公共实验教学大楼的建设立项提供了决策数据参考。


常见问题入简报,业务指导更高效。为了提高设备办理业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设备与进口管理团队全面梳理各种不规范现象,分门别类,实名案例,形成《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简报》。内容包括设备出境维修不向海关备案导致入境补税、设备到货包装残损不及时报告错过强制索赔期、设备建账信息不准确导致返工等,达到纠错、管理、服务、培训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工作集锦年年续,“百宝箱”里啥都有。实设处自2012年开始编纂部门工作集锦,将实设处2002年以来十几年重要工作、重要数据、大事记全部收录入册,此后年年续补。这份工作集锦既是财务主动公开、信息主动公开的见证,也是十几年重点工作资料汇总存档。一册在手,什么都有,已成为部门业务“百宝箱”。



好学、好思、好读,增强文化软实力


2012年前,实设处职工普通本科占30%、硕士24%,博士1人,专业职称副教授、高工以上1人。2019年,部门人员普通本科占74%、硕士62%,博士6人,专业职称副教授、高工以上4人。人员学历结构的优化,得益于部门的特色文化建设。


重视素质能力,做实做优内部培训。2014年以来,实设处先后邀请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校党委办公室等多位专家学者和资深行政人员,开展培训讲座。内容涵盖中国文化与创新创造、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公文写作、行政办公礼仪等。



强调学以致用,引导职工思考。以前,职工们习惯于“埋头种好一亩三分地”,经常处于“陷入事务—很少思考—效率较低--更加陷入事务”的墨守成规状态。近年来,在创建创新型研究型机关部处的过程中,职工逐渐在“埋头拉车”过程中“抬头看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思考—改进优化—提高效率---再思考”的新氛围。大家还将对工作的思考与改进记诸笔端、形成文字。2019年上半年,实设处全处员工撰写完成内部工作研究文集《雪泥鸿爪,棠棣花开》;全处探索形成的实验室技术安全、大仪开放共享管理经验与模式被《实验技术与管理》等行业核心期刊约稿刊发,向全国同行输出。



倡导全员学习,打造书香部处。如何提高职工工作的专业化和内行化一直是处领导班子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他们形成共识:要读书与思考。为此,处里为员工推荐并发放多批次优质书籍,文学、社会、历史、哲学、管理,皆有涉猎。此外,全处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的开展,也引导大家从较少读书转为主动读书、从较少学习转为经常学习。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离不开一流的行政机关。不断奋进的实设人,将为师生提供更高效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