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李江华 刘菊
2007年,华中大与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签约共建研究院。如今,广东工研院已逐步形成高新技术涌现、高端人才汇聚、高科技企业云集的产业创新生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新型研发机构。
2012年,华中大与无锡市人民政府、惠山区人民政府共建无锡研究院。多年来,研究院践行“攻克皇冠技术,服务高端制造”的理念,已建成为国内知名、业态领先、技术立院的“大院强所”。
同年10月,武汉光电工研院建院,工研院持续围绕“光、芯、屏、智”等领域开展专业孵化和产业培育,“以光电工研院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被纳入湖北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清单,在全省推广。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方略,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把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延伸到地方,与地方共建了15所驻外研究院,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指出,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社会服务,要作出一流的贡献,学校驻外研究院“立足华中大,服务大中华”,既要写好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更要写好在祖国大地上的文章。研究院为区域经济社会所作的贡献是学校科研工作“顶天立地”的重要体现。
校长李元元谈到,尽管我校各个驻外研究院所处地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布局和研究院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完全相同,但各研究院都充分发扬华中大艰苦奋斗、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精神和优良传统,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图为无锡研究院两机叶片高效智能加工关键技术装置。
无锡研究院致力于实现技术需求端和研发端的无缝对接,以“复杂曲面高效高精加工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成果获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机械学院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院还设立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分室,投入5000万元,购置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与学校共享科技资源,支撑机械学科评估A+,国重实验室评估优秀。每年无锡院为我校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助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图为苏州研究院各大平台。
我校各个研究院均依托了某一优势学科或者科研实力较强的学院,使研究院服务地方的能力更直接有效,各学科也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苏州脑空间研究院科研平台有力支撑了学校师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在脑连接图谱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师生在各类重要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光电工研院积极参与“双一流”高校评估、湖北光谷实验室建设方案等为学科发展及相关申报提供实践及内容支撑。
学校的多所研究院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服务学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提供平台。温州研究院、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已形成学生暑期创新实践活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广东工研院与学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招收暑期实习生、赞助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
2009年起,广东工研院开始搭建工程化平台。历时十余年,工研院打通了“样品-产品-产业”链条,创造工程化环境,支撑学校团队完成单元技术或原型样机的“青苹果”向成套技术或完整产品的“红苹果”,乃至系列产品并形成产业的“苹果树”的发展。通过工程技术开发,工研院先后转化了RFID传感器、大功率激光器、全自主无人艇等技术成果。
如今,驻外研究院已经成为学校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我校驻外研究院通过知识产权服务、组建创投基金、成果中试放大等方式积极服务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光电工研院知识产权服务团队服务我校教师百余人,服务内容涵盖知识产权挖掘与布局、情报信息收储分析和价值评估等内容。工研院育成创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一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光电产业,为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提供保障。
据统计,2016年以来,研究院通过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学校科技成果60余项,转化自身科技成果46项。
与此同时,各驻外研究院也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重要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广东工研院、光电工研院、新能源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院均被认定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鄂州工研院也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襄阳研究院执行院长向华教授被媒体誉为“科研月老”。向华教授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资源服务襄阳地方经济,带领研究院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把学问做在车间里”,挖掘企业技术需求,筑建起专家教授团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攻克一系列高档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服务国内制造企业百余家。
据统计,2016年以来,各研究院共承担各类项目研究经费11亿元,获建国家级、省、市级政府认可基地及平台116个、服务企业17392个、孵化企业1351个,提供15589余人就业岗位。
广东工研院建立了设计、检测、测量、激光加工、知识产权等技术服务中心,获得国内外检测资质2000余项,为1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服务。无锡研究院协助地方引进无锡中车浩夫尔动力总成公司等重大产业和科技项目,为地方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深圳研究院与超过600家企业对接技术需求,科技服务项目达成90余个,通过技术攻关等科技服务项目有效带动服务企业销售额提升超亿元。泉州研究院已累计推广国产数控系统2500余套,国产工业机器人350余台,对行业累计带来经济效益超10亿元。数字建造研究院举办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高端论坛,连接学校和相关产业,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我校是全国最早在外建立研究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深耕科技成果与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地方实施创新驱动、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学校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交流对接和融合服务。研究院的建设成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提高了我校的办学声誉。
我校驻外研究院受到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省市级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同时,研究院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支持和肯定,近百名院士到我校各研究院调研考察。各研究院还组织召开了各类行业高端论坛,助推区域行业产业发展。无锡研究院组织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航空航天与能源动力先进制造解决方案技术研讨会”“智能、绿色涂装技术专题暨机器人智能磨抛应用研讨会”等行业高端论坛20余场。广东工研院承办制造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苏州研究院与冷泉港实验室联合举办“脑细胞图谱与脑连接组的构建及信息采掘”国际化精英实践型培训班……
研究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服务成效等,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广东工研院的建设成果被《人民日报》誉为全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典型代表,代表东莞创新驱动载体登上《新闻联播》头条、作为经济和科技结合的典型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无锡研究院产学研成果“大功率集散式光伏逆变成套系统研制与产业化”荣获202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连续三年获批“江苏省智能制造先进单位”。武汉光电工研院的成长也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持续关注;苏州研究院被国外媒体誉为“脑工厂”,使脑成像扩展到工业级别……
历史赋予的重任在肩。未来,学校将把各研究院的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研究院的统筹和指导,继续大力支持研究院发展,保护创业者利益,将研究院做大做强。各研究院的建设也要成为学校“十四五”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与学校同频共振,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