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梅文怡 刘菊
11月2日,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温州市副市长汪驰前往我校温州研究院考察指导。刘小涛对研究院多年来扎根温州、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研究院为温州市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图为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现场考察。
2004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与温州市人民政府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市校优势,以华中科技大学人才、技术优势为依托,围绕温州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温州研究院是温州市第一个引进型、实体性产学研平台。
图为研究院效果图及实景图。
多年来,研究院聚焦光电科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领域,坚持将学校科研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发展优势,稳步实现研究院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温州经济转型发展先进集体等,是首批入选温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连续两年在温州市绩效考核评价排名第一)、高能级创新平台。
点燃创新之火 打造激光加工金字招牌
研究院以“生根发展”为目标,推动高端人才带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落地温州创新创业。研究院依托学校光电学院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激光与光电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光电信息学院教授、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霞辉带领下,研究院于2012年获批“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在研究院落地。
图为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通过建设激光平台,研究院积极引进人才、技术、产业资源,吸引了奔腾激光等一批校友企业落地温州,奔腾激光现已成为温州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2020年以来,研究院激光平台破旧立新,以事业部为主导,整合工业设计、激光制造、3D打印技术等资源,打造激光加工的金字招牌,确定了“激光事业部-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服务公司-企业”的服务框架,致力于不断扩大品牌效益,充分发挥影响力,促进制造业与产品研发、创新设计服务有效对接。
照亮产业之路 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温州市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以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和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孵化培育为核心业务的智能制造事业部,积极组建科技顾问智囊团为企业上门问诊,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图为浙江日报推介报道研究院智能制造事业部开展技改诊断工作。
研究院一直秉承华中科技大学“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通过充分发挥智能制造联盟的团队力量和公共性服务平台作用,针对传统企业量身定制,提供切实有效的智能化技改方案,为温州千企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为研究院为地方企业提供智能化辅导。
建院以来,研究院培育孵化科技企业42家,其企业产值累计达到17.3亿元。“四技”创新服务企业年均520余家,近三年共实施企业智能制造、智能化改造技术辅导400多家、咨询诊断230多家、发展规划82家,推动企业智能制造技改投入超6亿元,服务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0多亿元。
追逐理想之光 打造“新一轮共建”新典范
十五年来,研究院以项目合作、科研专项、定向研发等形式,将学校应用研究成果与温州产业相结合,推动地方发展,让学校科研成果快速落地生根。研究院有效地助力了学校“双一流”与光电学科建设,真抓实干,扩大了学校在江浙地区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其发展成效对促进温州地区发展及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图为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科研场景。
2020年,温州市人民政府、瓯海区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新一轮合作共建协议。研究院围绕温州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发挥华中科技大学品牌辐射效应,以光学电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核心支撑,导入与温州产业相关学院及“武汉•中国光谷”等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设立4个专业实验室,构建起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融通,建立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研究院院长吕文中在温州市高能级平台“双比拼”活动上说道,“研究院将以建成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学校品牌辐射效应,建立‘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面向“十四五”,研究院将发挥服务传统产业提升、引领新兴产业培育两大职能,持续聚焦光电科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领域,形成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创新策源的重要平台、先进制造领域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温州瓯海光电产业培育的重要平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