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叔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杨叔子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4日22时53分,在武汉不幸逝世,享年89岁。
11月8日上午,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庄严肃穆、哀思无限,社会各界人士向杨叔子院士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正厅上方悬挂着横幅“沉痛悼念杨叔子院士”,挽联:“攻专业究人之本人文融教育享誉千学万塾,去机心悟器之道科技和道德竞比百家诸子”高悬两侧。大厅中央的屏幕播放着杨叔子院士生前工作、与学生和家人在一起的珍贵影像,中间摆放杨叔子院士遗像。杨叔子院士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绿柏丛中。
杨叔子院士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唁电、敬献花圈等方式表示悼念和慰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杨叔子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吴官正,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院原副总理马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对杨叔子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发来唁电、敬献花圈、慰问家属的有关国家部委领导和省市领导有: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湖北省省长王忠林,湖北省政协主席孙伟,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张昌尔,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武汉市市长程用文,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杨卫,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辉,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丁凤英,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郝远,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徐宗俊,以及其他省市地方和相关单位的领导。
发来唁电、敬献花圈、慰问家属的有关高校领导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林忠钦,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校长李建成,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郭东明,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校长严纯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校长杨宗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王焰新,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校长郝芳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中山大学原校长罗俊,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周祖德,以及其他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领导。
发来唁电、敬献花圈、慰问家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蔡鹤皋、曾庆存、柴天佑、陈懋章、单忠德、邓宗全、杜祥琬、高鸿钧、郭孔辉、郭烈锦、郭子健、何雅玲、胡海岩、黄庆学、计亮年、贾振元、蒋庄德、赖远明、李应红、刘维民、雒建斌、毛明、倪嘉缵、欧阳明高、瞿金平、任露泉、谭建荣、陶文铨、涂善东、王夔、王秋良、王锡凡、王玉明、魏炳波、闻邦椿、翁史烈、吴硕贤、徐涛、徐卫林、俞汝勤、严新平、杨德森、杨华勇、叶朝辉、叶声华、于登云、张杰、张清杰、张卫红、赵淳生、赵红卫、赵宇亮、郑晓静、钟掘、周翔、周又和、朱荻、朱美芳。
表达慰问和敬献花圈的有关单位有: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武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杨叔子院士家乡九江市委、市政府,湖口县委、县政府,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企业和校友会等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校领导、老领导、院士,院系、机关部处负责人,杨叔子院士的亲属、同事、生前友好、学生等,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悼和慰问。
前往武昌殡仪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送别杨叔子院士的领导和来宾有: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永辉,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罗辉,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湖北省科协副主席王新云等有关领导,以及杨叔子院士家乡九江市领导;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兰州大学原校长王乘,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武汉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伟等高校领导,学校全体校领导、部分老领导、院士、部分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杨叔子院士亲属、同事、生前友好、学生等。
遗体告别仪式由校党委书记李元元主持,校长尤政介绍了杨叔子院士生平,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机械学院史铁林教授分别代表杨叔子院士生前同事及友好、学生讲话。
杨叔子院士生平
杨叔子院士193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机械系,1953年随院系调整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并留校任教。1956年至195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1960年晋升为讲师。1968年至1971年,在咸宁县农村劳动锻炼。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81年至198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被公派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获“全国高等教育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人民教师”奖章。1993年至1997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7年、2002年,先后当选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199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至2011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21年,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
杨叔子院士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
杨叔子院士一生诗礼传家、笃志报国。他秉承“清廉爱国,师表崇德”的家风庭训,始终怀揣科技报国梦。他谢绝了美国大学的邀请和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并回到母校,在60余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勤勉敬业,尽心尽职,带领华中科技大学跻身“211”行列。他平易质朴,待人谦逊,在师生员工中享有崇高威望。杨叔子院士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华中科技大学,为学校的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杨叔子院士一生心系教育、知行合一。他倡导“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思想,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他在我国理工科高校首倡并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先后在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300余场,吸引听众30余万人次。由他任编委会主任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被誉为“重塑大学人文精神的力作”。他长期致力于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杨叔子院士一生严谨求真、勇于创新。他长期致力于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交叉研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成就卓著。他推进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解决了切削过程中的颤振问题并实现了无颤振切削,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的国际难题;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开展了智能制造探索性研究,牵头承担了智能制造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基础性重点项目,是我国智能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的开拓者,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及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
杨叔子院士一生立德树人、桃李天下。他六十多年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主持国家级教学项目,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指导研究生150多名,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机械工程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栋梁之材。
杨叔子院士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大先生”,他的逝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是我国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失去了一位开拓者,华中科技大学失去了一位领路人,华中大师生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杨叔子院士忠党爱国、求真为民的家国情怀,以文化人、以育为法的教育思想,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甘为人梯、淡薄名利的高尚师德,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杨叔子院士千古!
缅怀追思杨叔子院士专题网站http://yangshuzi.hust.edu.cn
(图片由记者陶然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