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基层事记】生命学院科研助力抗疫 云上提升教学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源:生命学院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 通讯员 夏炎枝 李镀锋


生命学院网络教学已进入到第六周,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科生课程开课率百分之百。疫情期间,学院的教师们硬核抗“疫”的同时,按照“备好课、教好课、学好课、育好人、教风好、有特色、保质量”的思路开展网络教学,结合科研项目在线上和线下为广大师生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新冠肺炎的科普和防范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科研与思政齐头并进,结合创新融入教学


特殊时期,生命学院作为理工医交叉院系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作为科研攻关的后备力量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奋战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教师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为学生科普解惑,用事实说话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杨祥良教授团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迫切需求,结合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平台技术,迅速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诊断试剂盒,可以实现24小时全自动高通量连续检测。目前该试剂盒已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完成临床验证工作。面对复工复学即将面临的病毒感染自查需求,团队开发了可用于病毒居家快检的试纸卡与配套手持式测量仪,实现居家环境、办公场地等非医疗条件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快速筛查。利用纳米载体技术在疫苗新型佐剂、基因高效递送等方面的优势,团队也正在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纳米载体技术研究。



刘剑峰教授团队与徐涛院士团队合作开发以纳米抗体制备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试剂盒,有效地筛查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针对疫情前期病毒如何扩散和疫苗研发,刘剑峰在其所授《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中从细胞分子角度向学生普及了新冠肺炎的产生、传播等相关知识,避免学生被网上信息误导。课上,刘剑峰还向学生们介绍了抗体疫苗研发的技术、流程等知识,结合本次疫情给学生普及生物医药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对疫情的了解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张旭明副教授主授《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以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检测和诊疗紧密相关的血氧仪、血球仪和生化仪为实例,重点分析仪器设计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软硬件系统开发方案,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基于微机的医疗器械设计方法,更深入地理解上述仪器在抗疫情中作用。针对疫情临床诊断治疗仪器研发问题,张旭明我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为例,介绍了医学器械设计中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硬件元器件和硬件方案及软件算法来降低噪声的影响,为学生掌握高性能医学设计方法奠定坚实基础。



朱艳红副研究员结合COVID-2019感染细胞的情况在给医学院大一学生所授《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引入病毒引起的“细胞战争”视频,在细胞抵抗病毒的过程中强化多个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纯理论知识的兴趣。


“与临床广泛使用的RT-PCR试剂盒相比,基于NGS技术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什么优缺点?”在《纳米诊断与检测技术》课堂上,杨海老师介绍完纳米技术在基因测序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立刻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难题”,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抗击疫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新冠病毒“贯穿”了苏莉教授主讲的《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始终,苏莉以新冠病毒为例,给同学们强化了病毒侵染细胞以及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相关知识点。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人用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源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产品的课程,面对来袭汹汹的病毒却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现状,朱俊铭和周琦冰两位教授身处中美两地同台授课,通过重组蛋白药物研发技术、流程及其相关法规的讲解,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建立他们对新冠病毒防治的有关策略和技术思路的认识。


胡军副研究员结合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的优势,以COVID-2019检测为例,给同学们讲解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方法。


栗茂腾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相关植物对应新冠肺炎如“发热”“咳嗽”和“咽痛”等相关症状对应治疗药物。在课程“植物分类部分”的作业布置中,让同学们寻找其相关药物植物。此方式正体现着学院理医结合的特色,在植物学课程讲解中渗透中医药的药用价值概念。


普通生物(下)课程教学团队,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付春华教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紧扣大纲,又与时俱进、紧跟前沿,理论结合实践,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如密切关注、系统梳理新冠肺炎药物研发进展与学生分享,鼓励学生打好基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


网络教学也呈现出新的亮点——基层教学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加强了,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教学管理方面很及时解决问题等。学工组还遴选思想政治、创新创业等6个方面33门网络精品课程,供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自学,提升综合素质。


调查学情与教学研讨并行,经验交流保证教学


在网络直播教学学情调查中,学院实事求是分层推进,强化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课业评价多元化立体化,提高学生对在线学习的重视程度。对学业困难学生积极鼓励、提醒帮扶。同时,学院各层面及各专业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纷纷提出合理建议,对于网络教学存在的纰漏及时调整改进。为了让线上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效,教师们各出奇招丰富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结果即时反馈等。



教师们认为网络课堂与实际课堂相比只是条件稍有欠缺,但多个在线平台与多种授课形式结合,保障了在线教学。尉迟明教授说:“线上授课师生互动交流更多于现场教学。小班教学来效果不错,网络使得师生能够平等交流,教师更贴近学生。互动也很便捷,名单就在授课屏幕一侧,便于随机提问,随机调查学生是否在听课。高频提问有助于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关于录播和直播的好坏,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效果。”


教学督导作为精神传承,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在疫情期间,学院由全市不同学科领域权威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督导组团队坚持与全院教师一起共抗疫情,用自己的经验协助学院打造高质量的网络课堂。截至3月27日,督导团线上课堂随机听课达130余次,并与教务科和各系主任共同召开线上教学研讨会,及时反馈意见建议,为学院线上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在全院教师的辛勤努力下,线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并逐步形成了有生命学院特色的教学优势。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