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大金课】李和:组织学与胚胎学
发布时间:2023.04.20

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程韵钦 浏览次数:

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胚胎发育基本过程及畸形成因,是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医学发育生物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的重要基础,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五年制及长学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及长学制、儿科学、口腔医学、影像学、药学等所有医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生命科学医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采用以学科、或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知识,更具备基础-临床知识融汇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如根据正常的组织形态和功能,理解和判断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从发育角度,分析先天性疾病的成因及正常成体器官内的组织差异;主动探究组织工程等学科新进展、建立形态学研究的基本科研思维等。本课程旨在帮助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创新思维、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医学知识、较强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具有医学科学家潜质的基础学科、临床各专业学科的优秀人才。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



课程团队负责人李和教授



李和教授给本科生授课


李和,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曾担任中国解剖学会组胚专业委员会主任,目前担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组织学与胚胎学分会副主任、同时担任国际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学会联盟理事,担任国内本领域唯一专业性杂志《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主编,担任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医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基础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成员,人卫模拟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第四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评高校“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北省教学名师”,并多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等称号,以优异的教学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教学团队有教授2名、副教授1人、讲师2人。团队成员李宏莲教授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3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是校级MOOC课程负责人,省级MOOC课程骨干成员;参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与疾病》等多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参与多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次。周琳副教授曾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竞赛一等奖,主编双语教材《医学组织学实验指导》,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分泌系统与疾病》,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分泌系统PBL案例库常务编委;主持中华医学会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刘向前老师主持教改项目多项,参编多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和“我最喜爱的班主任”称号,指导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课程建设理念与举措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的入门核心基础课程,对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重要决定作用。本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将课程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在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中,努力将课程打造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金课”。


一、以主编的高质量系列教材为核心,提供专业权威、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学生对人体显微结构中最基础、最关键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培养优秀的医学专门人才至关重要。学科特点决定了凝练专业核心知识的优质教材资源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本专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李和教授对待教材编写规范、科学、严谨、甚至苛刻的态度使他主编的教材极具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第一主编,李和教授组织编写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教学模式、不同层次的一系列完整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包括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五年制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改编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器官系统整合教材《人体形态学》《生殖系统》和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等,深受出版社和使用师生的好评,其中《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本课程还开发了自制切片库、自建胚胎标本库、网络资源建设等,重塑课程内容,优化凝练学科核心知识,为学生提供最权威、最有效、最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打造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程形式


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建设,必须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且服务于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在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更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将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认知及创新能力。本课程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数字切片库,将传统玻璃切片全景扫描成为数字切片,使组织切片观察摆脱仪器设备、时间及场地的制约,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开发组织学与胚胎学手机端APP,供学生在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利用MOOC、智慧教室、微助教等在线课堂管理工具进行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线上即时评价工具,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调整。


三、温度融入专业课堂,全方位培养德学兼备的创新医学人才


医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科学,道德及品德教育在高素质创新型医学生培养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探索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学习深度与育人温度相融合的课堂。如通过编写情境式临床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同时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意识,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补充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差距,使学生加强认知水平和科研思维能力,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在课程负责人李和教授的率先垂范下,团队与学生联系紧密,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挖掘知识背后的意义,使课堂成为认知情感交汇的场域。



全国率先建立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形式多样的线上资源


课程建设与推广应用效果


李和教授作为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领头人,积极响应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推进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先后主持建设了全国首批“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首批“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010年)、首批“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2年),省级MOOC“组织学与胚胎学”(2020年)。这一系列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的建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年)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语种,本课程具有完备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如主编的多本中英文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英文教学大纲、理论课和实验课课件、教案、习题集、实验指导,具有自制的系统完整、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教学切片、电镜照片和胚胎标本及模型。课程率先在全国建立起数字切片库和显微摄像实验室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切片库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在实验课教学中利用显微摄像互动系统大大提高生师互动效率;利用多个PBL教案、制作正常病理混合切片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Sandwich、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学习等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进行融合教学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参与式和互动式学习;充分利用MOOC等线上资源,进行翻转课堂学习。在考察学生对标本切片的辨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学习过程的线上线下评价,包括利用CIPP模型设计课堂评价,在PBL、翻转课堂、微助教、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课摄影作业、绘图竞赛、切片制备等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做到章节思政元素全覆盖,形成具体可延续的思政教学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案例也入选华中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集。


本课程经过建设和改革,充分体现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进展融合、基础与临床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新医科人才铺好了最后一公里。



李和教授在全国解剖学教学工作年会报告课程建设经验


(1)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570.html

(2)组织学与胚胎学MOOC: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HUST-1003518002

(3)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切片库:

http://pt6.humanyun.com/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