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静玲 刘研)10月27日,第二届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研讨会由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共同承办。会上首发实验室的全球公共产品《寰球民意指数(2024)》《中国公众的世界观(2024)》调查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业勤,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向培凤,新闻学院领导及教师、实验室团队成员以及来自学界、业界的近30位专家参加会议,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传播新格局。
开幕式由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李卫东教授主持。
徐业勤指出,“寰球民意指数”揭示了全球发展趋势和公众态度变化,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风貌,是引领人文社科研究范式革新与升级的标杆。他表示,华中科技大学将不断深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
向培凤表示,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寰球民意指数”是一项能够推动中国特色民调品牌建设的项目,对于湖北省新闻生态建设和新闻工作者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他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为提升国际局势洞察力、深化中华文明影响力、增强中国话语穿透力贡献力量。
会上,寰球民意“百晓生”智能体、寰球民意指数智能交互地图、寰球民意指数可视化分析系统等产品,以及“寰球民意指数(2024)”“中国公众的世界观(2024)”在现场发布。
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介绍,民意报告基于大数据调研和可视化分析,对全球六大洲共36个国家完成了新一轮的调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多元层次深入挖掘全球公众的情感、认知、态度,以呈现全球民意的立体图像,为了解世界舆论态势提供直接、权威的依据。他从寰球公众的世界图景、国家观念、国际事务观念和中国认知,以及中国公众的大国观、美国观、邻国观、国际事务观和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意报告进行了介绍与解读。
报告显示,寰球公众更加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中国居于发展潜力指数排行榜首位,发展潜力指数为64.69,较上轮(39.38)大幅度提高。有5119名受访者将中国列为最值得信任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信任指数分21.77,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第一,是最值得信任的发展中国家。
在寰球民意指数圆桌论坛第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报告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唐润华,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安峰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何君臣,新华社参编部部务会成员兼国际清样室主任鲍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光明日报湖北站站长王建宏,香港商报湖北办事处主任李映华,中国新闻出版社广电报湖北站站长汤广花,我校外语学院院长许明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成斌、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吴兰丽等高度评价了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并针对报告的未来深耕方向提出了建议。
在分论坛第二环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向培凤,新华社湖北分社常务副总编李鹏翔,人民日报客户端主编梁昌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总站副站长张巍,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助理李博,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副总编辑罗欣,江西广播电视台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孙春华,封面新闻记者石伟,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记者郑朝渊等结合实际工作,就学界与业界如何通过《寰球民意指数报告》产生更好的碰撞分享各自观点。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新闻学院院长张明新表示,展望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与人文社科融合,我们将加强跨学科、跨地域、跨高校的协同合作,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我校人文社科的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据悉,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自2014年起已执行了六轮调查,于2019年从中美两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直接过渡到全球民意调查,并于2020年首次推出“寰球民意指数”(2020)。本届研讨会从多个视角探讨寰球民意指数在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向,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充分吸收学界、业界多方经验,立体式呈现全球民意图景,精准把握世界舆论态势,还原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基本看法,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