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语问答”的台前幕后
发布时间:2019.09.10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程亚楠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顾一岳)“你德语说得真好,你应该感到自豪。”听到这句话,汪俊臣紧张的心情一下变得舒坦。几分钟前,他用德语向默克尔提出了关于德国歌德学院和中国孔子学院在两国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问题。


默克尔稍加思忖过后答道,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在未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势必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汪俊臣本还担心自己的发音是否不够清晰,听到这句认同,他放下心来,进而有些许骄傲。


“作为德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德国的政府首脑面前用德语清晰表达自己的疑问,是自己完全不曾预想到的一次机遇。其实我学习德语也不过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门语言。能得到德国总理肯定也算是我德语学得合格啦。”


9月6日至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7日,默克尔飞抵武汉,来访华中科技大学,在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举行演讲会。


演讲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外国语学院德语17级本科班汪俊臣、赵友松两名同学被选中向默克尔提问。



被点到提问最后一个问题的,是同样来自德语17级本科班的赵友松。他回忆到,当确定自己被点到的时候,整个人突然不由自主地就弹起来了,马上提出了关于中德两国在世界格局中承担的责任的问题。


默克尔总理表示,中国和德国更好地发展将有助于世界总体的发展、前进。


“提问的时间很短,还不够来得及紧张,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刻还是很激动的,感觉也算和一国领导人共同探讨了一下时政大事,能在这样一个高端舞台上畅所欲言的确是振奋人心。”


这次活动,对两人而言充满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第一次有机会可以直接将自己对于国际问题的疑问向一国元首寻求解惑,第一次站在这么多的聚光灯下表达自己的思想。


汪俊臣和赵友松与默克尔总理的精彩互动既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骄傲也是外国语学院的骄傲。他们是活跃在这次外事活动幕后的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一个缩影。在默克尔访问华中科技大学的活动中,德语系派出志愿者7名,负责机场接待、礼宾服务、会场翻译与接待,外国语学院的多名教师参与了活动组织工作。由于此次活动的工作语言为中文和德语,德语系教师提供了活动宣传材料、承担了活动现场的各项翻译工作,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肯定。“这次我能够在面对德国总理的情况下使用德语流畅提问,得益于德语系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汪俊臣说,“从入门到逐渐系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们都会因材施教,为我们每个人答疑解惑,保证每个人不论天赋都能学懂弄通。系里会时常组织活动,老师、同学之间的氛围也十分融洽,大家在专业学习上虽然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但集体归属感都很强。”


师生关系融洽只是基本,德语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更使得学生们不仅是懂语言,更会用语言。德语系与德语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非常活跃,先后与德国哥廷根大学、罗斯托克大学、拜罗伊特大学、马堡大学和瑞士伯尔尼大学等国外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定期邀请国外专家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并选送学生去合作高校交流学习。2019年,前往德语国家交流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达全系学生总数的28%。提问的两位学生所在的德语17级本科班在2019年出国的人数占全班的60%。



汪俊臣、赵友松在暑假就刚参加过赴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交流活动,在纯正德语环境中实地实践过的他们,在这种国际交流的场合自然能应对自如。


活动结束许久,汪俊臣、赵友松内心依然十分激动。他们说,这次经历使他们坚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坚持精进学业,打磨技能,学好德国语言及文化,理性研究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沟通中外,有朝一日再一次在高水平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