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根手指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30

来源:记者团 编辑:常少华 见习编辑 文露漪 浏览次数:

■记者团 汤子凡 陈子杰


今年十月,根据秦明小说《第十一根手指》改编的网剧《法医秦明》空降搜狐,即刻引发热议,十一月点击量已突破四亿。该网剧的火爆再次让观众注意到这些替尸体说话的“翻译官”。在同济医学院,有这样一群法医,他们的故事正在书写。


“在以前我去的一个公选课上,老师提到大众对我们法医专业确实长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专门和死人打交道,有些家长就不愿意让孩子去报,导致我们专业报考率很低。”同济医学院法医学大二学生杨欢欢回忆道,“挺感谢秦明的,让大家有一个了解法医的机会。”


董桂李,同济医学院法医学大二学生,今年刚从华中大主校区搬到同济校区。一年前的夏天,同济医学院的法医学并不是他填报的第一志愿,四季交替一轮,他选择留下。“班里现在有二十五人,只有四人当初第一志愿是法医学。真正接触到法医学这个专业后,是能乐在其中的,。”他直言,“虽然好几个被调剂志愿的同学的最终选择是离开,但是这个小班级中,大部分人和我做出相同的决定。”


第一次接触解剖时,杨欢欢并不害怕,“甚至比有些男生还冷静,但是我会怕解剖活的东西,比如小白鼠。” 老师在解剖授课时是循序渐进的,先是骨头,再是器官等等。现在,董桂李在大量练习后,用“奔放”概括法医班做实验比其他班都迅速的特点,“我们处死动物都会快一点,不会有太多的怜悯心。因为这是学法医的和临床医学的不同,临床医学的学生有的以后会想发展内科,而我们注定是要动刀子的。”


由于法医学本科五年,前四年课程都是临床医学,最后一年才集中学习法医学专业知识,董桂李开玩笑说:“只有大四大五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学法医的,而不是学临床医学的。”大五时,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精神病学等知识将涵盖在法医学生的专业课中。


不论是早年经典港剧《鉴证实录》,还是近日不断升温的《法医秦明》,故事基本都围绕法医与警探等人如何鉴定、破案的框架展开。病理法医是这群法医工作者的准确称呼,他们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尸体现象、生活反应、各种暴力损伤的形态特征、暴力存在的鉴定、猝死的理论和鉴定等。


董桂李最感兴趣即是病理法医方向,今年夏天,他得到一个公安局见习的机会,“我很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出现场。”出现场,对于一个法医见习学生来说是一种追求,而对在职的法医则是近乎每天的职责。


谈及自己多年的法医工作感受,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任亮主任脱口而出一个“忙”字,话音未落,手机铃声便响起。两分钟后,快速接听完电话的任亮继续补充道:“我们病理法医出差相当频繁,需要往全国各地跑现场。每天必做的就主要是做鉴定,尸体解剖,器官检查,看切片,写报告文书和分析案件。”面对一个复杂案件时,常需要分阶段进行,换句话说任亮一天需兼顾几个案件的进展。


法医出现场总会遇到各种未知的困难,《法医秦明》第八集中因为谢豪拒绝解剖父亲谢勤工的尸体,秦明的进一步分析工作陷入僵局。任亮同样不例外,“家属不同意尸体解剖是每个法医基本都会遇到,到现场后,动不动几百号人围在那儿守着,有情绪激烈的一言不合就冲上暴动。”


曾经做山西太原的某个案子时,任亮先从一个门进,完成工作后,检查员就说,不能从这个门出了,外边已经堵成河了,全部都是人。他只好从另外一个门出,出门后直接上车,上车后直接走,开走后又从另外一个门出去,出去之后还不敢直接回宾馆,绕着太原绕了一圈才回去。然后一上宾馆的他住的那层楼,一出电梯,两个武警站在楼道里,整个一层楼检察院全包房,不准其他人员来住。武警就一直扛着枪站在那个走道上。


尽管病理法医的培养难度高——“在美国,一个法医病理学生要读四年理科,四年医科,四年病理专业,加上两年法医局实习,完成不少于两百五十次解剖,才有资格去参加法医考试。在中国,能把解剖和做切片全部弄完的,能发报告、敢签字的法医大概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但责任感支撑着任亮在又累又苦的病理法医道路上坚守。


“你会觉得,你学习过这么多的知识,这么久的时间,如果你能够完成这样的鉴定但不去的话,你会觉得对不住自己。而且很多死亡,你不去做就没人做,就没有办法把这个死亡显现出来,它是一种责任感。”


手术刀是法医的第十一根手指,是最犀利的手指,是犯罪者畏惧的手指。任亮正色告诫学生:“鉴定的案件再多,也一定要经得起检验才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