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鲜花盛开,却频频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从刘海洋伤熊,到马晓明杀死父亲和奶奶,再到马忠义持刀闯进女生宿舍,一时间人们对“大学生怎么啦”议论纷纷。
这几个做出恶行的大学生绝非天生的恶人,我相信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也向往成功、快乐、幸福,也希望能顺利地完成学业,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对社会有所贡献。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突然”变成伤天害理之人呢?
刘海洋是名校学生,马晓明的路“一直走得很顺”,马忠义从甘肃考到北京,这都说明他们智力不差、学业上是优秀的或曾经优秀的。但智力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将来会成功,优异的学业成绩也不能保证一个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惜在家长老师的眼中,“成绩好”往往就掩盖了其他的缺陷。
毫无疑问,这三个大学生都有情感发育的障碍,他们无法通过健康的人际交往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不会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挫折和压力。但需求摆在那里需要满足,压力摆在那里需要处理,这些积累下来的能量一旦像熔岩那样找到了突破口,就变成了变态的、极端的、伤天害理的行为。
从刘海洋的“寻求刺激”,到马忠义的“求得解脱”,我们看到的是孱弱、封闭、荒凉的心灵。他们或许智商不低,或许懂得许多“知识”,但这些都不能帮助他们渡过人生的危机,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情感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残疾人,他们残的不是肢体,而是心灵。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犯罪”已经成为非常显著的现象。发达国家那些“连环杀手”,校园枪击案的主角,个个都在早年的经历中有过心理创伤(这与生活在富裕还是贫困的家庭无关)。
恶之花正是开在荒漠的心灵之上。这些恶之花不仅毁了本人,更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铲除这些恶之花需要法律,需要制度,但要让这些恶之花没有生长的机会,就需要每个父母、每个老师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爱、关心、尊重、理解,这些普普通通的词汇,如果能变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心灵就会得到滋养。有了一颗健康的心灵,人就会爱,会感受,会理解,会倾听,会倾诉,会分享,会分担,会创造……